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

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

ID:38358452

大小:273.81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6-11

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_第1页
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_第2页
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_第3页
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_第4页
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_第5页
资源描述:

《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1绪言一、概述: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2二、针灸学的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独特2.操作方便,经济安全3.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3三、学习目的要求1.首先学好经络学说,歌诀要背诵记忆。2.实践,掌握腧穴部位、取穴要准确,手法得当,诊断明确,则可提高疗效。43.掌握针法、灸法的具体操作,针刺的补泻手法,练好指力。4.认真学习处方配穴,掌握取穴原则,循经取穴,辨证取穴5五、参考书籍1.《灵枢经校注》(河北医

2、学院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2.《甲乙经校注》(山东中医学院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3.《针灸大成》(《校释》黑龙江祖国医学研究所)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4.《针灸学》(南京中医学校)1957年版。5.《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1975年修订。6.《针灸学简编》(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980年版。6二.针灸学发展简史针灸的起源古代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称为“砭石”。(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文》:“砭,以石治病也。”灸法来源于我国北部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火的应用,为灸法提供了依据。(旧石器时代

3、晚期)拔罐疗法,古称角法。仰韶文化时期,畜牧业比较发达,广泛饲养牛羊等有角动物,与拔罐疗法的创造有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晚期)71.针灸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应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82.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黄帝内经》: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这总结,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难经》:使针灸基础理论更加系统和全面。93.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收349穴。是继《内经》以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4、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0纵观我国一千多年来的众多针灸学家,在针灸学术上的成就和建树,无不导源于《内经》《难经》《甲乙经》,无不是对三书内容的补充和发挥。这三书是针灸学共同的学术渊源和理论基础,在针灸学上的成就及影响最为深远。11针灸学派辈出,针灸理论更加完善唐孙思邈《千金方》:绘制五色“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首创阿是穴和指寸法。唐王焘《外台秘要》:为灸法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王惟一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刻于石碑供人拓印。以后又铸

5、造了两具针灸铜人模型,供学习和考试。促进了经络腧穴理论知识的统一和针灸学的发展。12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既遵黄帝明堂,又重实践经验,包括民间经验。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明杨继州《针灸大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以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134.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决》:歌图并茂,为清太医院学生必修内容。清李学川《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列出了361个经穴。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著《中国针灸学》,他除了继承古代针灸学

6、术以外,开创了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尝试,成为近代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145.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现代针灸学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认真发掘古代针灸学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整理针灸学基础知识,观察针灸适应症,用现代论著方法阐述针灸学术体系。15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专题深入地总结古代针灸文献,比较广泛的一种病一种病地进行针灸临床总结,并开展实验研究和针刺对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研究针灸的基本作用。70年代以来,从外科手术学、麻醉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化学、痛觉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医

7、学电子学等多方面,开展针麻的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又以研究循经感传为契机,从不同角度研究经络现象及其实质,腧穴与脏腑相关等理论问题。1680年代至90年代,针灸医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科委将经络研究列为全国十二项重大科研课题之一,无疑将对整个针灸研究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7七针灸学的对外交流公元六世纪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公元552年,我国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针灸甲乙经》东渡扶桑。公元702年,日本人仿唐代医学制度,设置针灸专业。公元16至17世纪,针灸传入欧洲

8、。181979年,WHO向世界各国医生推荐针灸治疗43种疾病。目前据统计,可用针灸治疗的病证已达300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其中对100种左右的病证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1987年11月在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