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52662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1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依据和立足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依据和立足点第一部分: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和战略判断一、只有科学判断世界格局的变化态势,准确把握当今的世界的时代特征二、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决定了的实现社会主义的生成模式(“外围突破”)(一)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的“二元分裂”状态“资本主义发达民族的同时行动”,进而实现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化,即“中心引导”的“同时革命”。(马克思的观点)(二)帝国主义阶段世界状态的“二元对立”状态帝国主义阶段世界状态从“二元分裂”转化为“二元对立”,即世界已经从外在的“两块”变成了
2、内在的“两极”,在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中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两大民族的基本矛盾。(列宁根据这样的判断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率先突破”、“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三)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与邓小平的“两大主题”思想:1.战争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缓,可以争取长一点的时间(1982);2.战争可以避免(1984-198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问题时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时南北问题。南北
3、问题是核心问题)。十三大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世界局势的总体状况和最新态势,对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做出了全面准确地判断: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且一个也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美国价值观的单一性和实践标准的双重(多重)性。(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状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直面挑战,应对挑战,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当前社会主义面临的
4、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何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进行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三个方面。把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三、新的历史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理论生成点(一)第一个生长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二)第二个生长点: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学习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三)第三个生长点:在坚持共产主义科学性的前提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是运动与目标的统一,是科学性
5、和理想性的统一。第二部分: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和重新定位一、正确理解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深刻地把握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正确制定当代中国的发展对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和现实依据。!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落后。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化”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
6、利益,最根本利益。(二)发展是把握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立足点1.以发展的眼观看待我国的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2.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3.用发展的思维分析我国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国情的要求。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有“六条长远方针”: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
7、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基本路线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路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纲领。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涵和目标都包含在党的基本路线之中。第三部分:对中国共产党党情的历史分析和科学把握一、对党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十六大)(一)党的历史方位集中展示了党所取得的光辉成就
8、和历史地位。(二)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带来了实践和理论双重探索的创造性成就。(三)党的历史方位揭示了党面临的现实风险和重大考验。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四)党员、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新变化。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群众基础不断扩大。(五)以改革和发展的精神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1.对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