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47518
大小:1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0
《多爱霞《燃烧与灭火》研讨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乌市第四十一中学多爱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推理出灭火的原理。(2)通过活动与探究,能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教学方法1.
2、引导探究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习方法-4-乌市第四十一中学多爱霞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联系生活,通过调查、家庭小实验等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环节1:展示一组有关燃烧的图片,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引入课堂教学。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1、学
3、生汇报课前调查情况和家庭小实验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情况。2、教师也对燃烧条件作出猜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提供材料,并演示实验。3、学生讨论实验结论4、小结并板书燃烧的条件。在这里,由学生课前探究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环节3: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白磷为什么保存在水里?燃煤需要柴草引火,而天然气只需要电子打火?电焊工人作业时穿帆布衣服而不穿化纤衣服?严禁烟火等消防安全标志应该出现在那些场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防火标志的警示作用,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
4、遇到意外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灭火的原理有哪些?环节4:探究灭火的原理。1、问学生见过哪些灭火方法,尽量让学生多发言。2、引导学生归纳灭火的原理。3、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一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部分材料学生自带,如剪刀,水,湿抹布,教师准备蜡烛,大理石,稀盐酸,玻璃片等)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4、让学生上交流-4-乌市第四十一中学多爱霞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
5、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环节5:小结并延伸。1、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幻灯片打出:遇到如下情形,你该怎么处理?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2、通过展示火场匍匐逃生的图片,引导学生做长短不同两只蜡烛扣烧杯和通二氧化碳熄灭的次序不同这一现象,让学生体验为什么遇到火灾要俯下身子,捂住口鼻逃生。学生可能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画简图示意如下,同时让学生课下去查资料解释蜡烛熄灭的顺序却不一样
6、,下节课交流。环节6:布置课后作业我能为小区的消防安全做些什么。七、板书设计一、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达到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3、与氧气接触。二、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很好,我个人认为,分为课前自主探究,课堂探究、课后探究。这样就把有限的课堂无限化了,学生的想法就不会因为受时间的限制而无法验证。-4-乌市第四十一中学多爱霞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
7、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增加了学生的家庭实验,使学生的各种想法都得到了自己的验证,例如有的学生做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改进了
8、“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使实验更容易完成。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4-乌市第四十一中学多爱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