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14727
大小:47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9
《高三语文诗歌练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形象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观点态度诗歌鉴赏的角度08高考: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安徽卷湖南卷09高考:天津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辽宁卷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隐性提问:某诗中某一联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请分析。语言鉴赏型考题形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
2、内心痛苦。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诗歌的炼字要关注哪些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孤”,写尽环境之孤苦。“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江清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众多颜色词的使用,描绘一派大好春光,反衬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小结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
3、关注动词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考题展示1(08全国卷1)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
4、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考题展示2【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
5、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当堂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①“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②“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
6、,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当堂练习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当堂练习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
7、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案】“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注】①排闼(tà
8、):闯进门来。闼,小门诗歌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答案:该句写出了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点明具体景象内容,2分)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点出手法2分)表达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