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07337
大小:540.81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6-08
《语文课堂本色显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上的本色显现佳木汉校:邓俊华“语文”“语文”是一个“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生成、掌握、运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它的任务和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的生成规律”,进而“掌握、运用”语言,并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养成习惯。“语文”同样是一门“心灵的学科”,课文应该成为学生内心体验的源泉,课堂上要有情感生活,有心智的活动,语文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凭借语言通灵、感悟、移情、益趣,那就是失败的教学,因为远离了语文的本性。“小学语文”“小学”就决定语文教学具有儿童性,我们应该走进童心。走进童心,就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
2、度看待问题;走进童心,就是要做儿童世界的使者,融入儿童的生活,引领儿童生活;走进童心,就是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让文本生成为儿童的精神“食粮”,成为儿童生命的一部分。解读“语文味”从语文教学论看,“语文味”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味、人文精神,等等。解读“语文味”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学生认识的多元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具有自己独
3、特的“语文味”,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有“语文味”的课不只是展示语言现象,而需要经历一个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品味、应用和拓展的复杂过程。“语文味”的课堂是怎样的?我以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验,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应该有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场景.一看到“语文味”三个字,我们仿佛会闻到了淡淡的墨香,会听到富有韵味的朗读,会感受到孩子们正浸润在语言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时的那种快乐幸福……。怎样才能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呢?
4、深入研读文本,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优化处理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心中有“标”,心中有“本”,心中有“生”,心中有“法”。)立足生本,深层对话。(问题、等待、倾听、尊重、平等)精彩的生成来源于精心的预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研读文本,巧用教材《朱子读书法》对阅读过程有一段经典的描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无疑,中则节节有疑。多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可无疑,方始是学。朱熹将读书过程揭示得十分清楚,教师研读文本大概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有疑”到“无
5、疑”,再到“节节有疑”,以至“融会贯通”。这个过程大致要经过三轮的研读。第一轮:以读者的身份初读,达到从“有疑”到“无疑”方可。文本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是一篇文章,因而我们首先会以一般读者的身份去阅读,“始读未知有疑”,当我们初读时也许会遇到读音障碍,也许会遇到词语理解的困难,但是我们会运用以往的旧知或经验,通过猜测、查证等方法去弄懂。解决了词句理解障碍后,自然会透过语言符号组成的文章表面去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一般读者,在初读时要解决词句理解的障碍,要整体把
6、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要懂文章的意思,即达到从“有疑”到“无疑”的程度。第二轮:以作者的身份去体察研读,达到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有悟”的程度。进入教材的文章成为文本,文本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章,因而我们教师不能够满足于一般读者身份的阅读,而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进入事件的情境,深入人物的内心,体察角色的情怀。在体察研读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往往可能会激发几许感动,产生某些感想,获得特定的感悟,即达到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有悟”之境界。第三轮:以学生的身份去研读,达到从“有悟”到“有用”。我们
7、对文本的研读,使文本藏于胸,融于心,化于情,这对于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我们知道,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教师感悟到的统统倒给学生就行了,而应该有所选择。因此,教师研读文本还要多一份耐心,再次转换角度,以学生的身份,设“生”处“地”地阅读,从而有效地选择有用的训练点,即要从“有悟”到本轮的“有用”——对学生有用,对教学有用。明确目标——有效教学的根本1、依据“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已经为我们语文教学确定了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2、依据“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
8、—学会,“过程和方法”——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学。)3、依据“文本特点”。(“语言训练点,情感体验点,方法渗透点,能力提高点。”)4、依据“学情特点”。教学环节的优化处理1、寻找教学线索。2、找准教学突破口。3、形成板块。4、力求变换方法。5、精心设计板书。寻找教学线索“写文章情动而辞发,读文章是披文以入情。”入选小学语文的教材很多都是情感很浓的文章,如热爱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