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_鞠贵芹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_鞠贵芹

ID:38285544

大小:191.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_鞠贵芹_第1页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_鞠贵芹_第2页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_鞠贵芹_第3页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_鞠贵芹_第4页
资源描述: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_鞠贵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4期哈尔滨学院学报Vol.28No.42007年4月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Apr.2007[文章编号]1004—5856(2007)04—0081—04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鞠贵芹(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出现于文学作品中,也见诸戏剧舞台和荧屏(幕)内外。文章试以《木兰诗》、《四声猿》、《隋唐演义》、豫剧《花木兰》和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五种作品为例,将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纳入女性主义视阈下进行分析,揭示出花木兰形象演变的四个阶段:女性主义的蒙昧、萌芽、成长及成熟。[关键词]花木兰;女性主义;形

2、象演变[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花木兰这一众人皆知的女性形象最早见于建社会中女子不该或无力承担的重任。在封建《乐府诗集·木兰诗》。自《木兰诗》以后,花木的伦理纲常下,女性是第二性的,是附属于男权兰这一令人惊异叫绝的奇女子便屡屡见诸文人社会的一种对象,她们是没有主体地位的,正如笔下、戏剧舞台和荧屏(幕)内外。尽管不同的西蒙·波娃所说的:“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作者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并不相同,但他们又不男人不就女人的本身来解释女人,而是以他自约而同的采用了与《木兰诗》相同的情节要素,己为主相对而论女人的;女人不是天然进化发[1](P48)如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辞官不受

3、等。展形成的一种人类。”在这种以性别为标虽然这些因素被不同的作者所采纳,但由于时准而形成的壁垒森严、男权至上的社会中,性别代背景和作者本人的个性因素不同,不同作者的区分就成了决定人地位高低的关键所在。有笔下的花木兰又各有特点,这为我们在多种视人认为,“民间故事中的花木兰体现出这样一角下阐释这一女性形象提供了可能。本文试以种角色演变趋势:女性在事实上对自身角色规《木兰诗》、《四声猿》、《隋唐演义》、豫剧《花木范的僭越。表现在女儿对父亲角色的取代(从兰》和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五种作品为军),对行动范围(家)的超越,虽然花木兰对性主,将影视、戏曲、文学中的花木兰形象纳入女别角色的僭越是

4、在传统话语忠孝的名誉下取得[2]性主义视阈下进行分析,从而探寻这一形象的合法性,但毕竟显示了女性解放的可能性。”演变过程。笔者不反对这种观点,但更强烈的认为,《木兰尽管《木兰诗》中为我们描述的木兰形象诗》中的花木兰之所以能代父从军,从根本上概括性很强,但它为我们勾勒的故事框架却有说是因为其性别的外在变更,而不是因为她的很强的吸引力,后来的作者较多的保留了《木“忠孝”。以女儿面目出现的木兰是不可能被兰诗》的情节要素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木那个桎梏重重的男权社会所认可的。虽然这里兰诗》故事的核心是木兰替父从军,承担起封的花木兰成功地实现了替父从军的理想,但笔[收稿日期]2006-05-2

5、9[作者简介]鞠贵芹,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82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者不敢姑妄地将木兰这种对性别禁锢的冲击视子”的呼声。此时的木兰已经开始抖擞缚在身为女性解放的范畴。这种看似成功的“化妆”上的厚重传统,开始剥除身上的“第二性”。从本质上看仍未冲决男权社会的罗网,因为花清人褚人穫《隋唐演义》中的木兰形象同徐木兰不是以一个女子的面目替父从军的,所以渭笔下的木兰形象是类同的。在褚人穫笔下,木这种性别“倒置”仍是对男性霸权的一种不自兰也表示了对女性的肯定和对男子的贬抑:“妾觉的迎合。但不管如何,花木兰这种勇气是难深愧男子中难得有忠臣孝子,故妾不惜此躯,改能可贵的

6、。《木兰诗》篇末有这样的诗句“雄兔装以应王命。”木兰还说:“难道忠臣孝子,偏是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带头巾的做的来,有志者事竟成,儿此去管教胜[4](P437)雌雄!”这些诗句不能仅仅看成是作者对全诗过那些脓包男子。”可以看出,在这里木兰的结语,它更生动地展现了木兰的自豪感。这对男子的贬抑更为明显,甚至不屑那些无用男种萌动的自豪感是对女性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子,这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大胆怀疑和反叛,她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有力的反讽。明确地指出男子是“脓包”,无意中流露出对女由于时代久远,《木兰诗》的作者、写作时子的极大肯定和赞赏。“女人是男人用以确定自代已经无可考辨,正

7、如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己存在的参照物,是一种补偿性事物,是男人的“歌辞有木兰一曲,不知起于何代。”《木兰诗》理想和神话⋯⋯唯一不是的便是她们自[1](P48)是民歌,无疑带有民歌质朴、纯净的风格,其对己。”木兰对男权社会的质疑,实际上是对女性的赞扬,也是民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己的“参照物”、“补偿性”等外界强加性质的在封建社会,“忠孝”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地否定,是想打破“神话”的渴望。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根深蒂固,木尽管明清时期木兰形象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