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ID:38285215

大小:467.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3

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_第1页
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_第2页
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_第3页
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_第4页
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0卷第3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0No.3—166—2009年06月JournalofJilinMedicalCollegeJan.2009药,2007。39(1):9.[23]张焕标,王惠心,张育勤.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单纯性肥胖384例[J].江苏中医,1998,19(5):37.[24]宋秀珍。吉阳.头针胃区与体针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72例疗效观察[J].中级医刊,1998,33(6):56.(收稿日期:2008-11-14)文章编号:1673-2995(2009)034)166-04·综述·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Progressonstudyofthepatho

2、genesisandtreatmentofacne殷迪,牛松青’(吉林医药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摘要:瘦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在面部和胸背,常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瘢痕。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纷纷研制出治疗痤疮的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已取得一些进展。在此就痤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痤疮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关键词:痤疮;病因;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识码:A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因此也被称为“青春痘”。痤疮多发生在面部和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常表现为黑白粉刺、丘疹、脓疱、结节、

3、瘢痕。痤疮是一种皮肤病,一直困扰着许多年轻人,国外研究表明,12—24岁的青少年痤疮发病率高达85%。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纷纷研制出治疗痤疮的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在此就痤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加以介绍。1痤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痤疮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与雄激素、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环境因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1雄激素皮脂腺主要受雄激素调控,痤疮与雄激素水平的增高息息相关。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高或雄、雌激素水平失衡,雄激素水平相对增高。皮脂腺细胞中存在一些特异性还原酶,特别是5a一还原酶。这些酶

4、可使雄激素转化为双氢睾酮(DHT)和睾酮,后者与高亲通讯作者:牛松青(1959一),男(汉族).教授,硕士.作者简介:殷追(1982一),女(汉族),助教,硕士.和力的雄激素受体蛋白结合,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表达,引起皮脂腺细胞的增生和皮脂分泌增多,影响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在这一系列环节中雄激素水平升高、特异性还原酶活性增强,以及靶细胞受体亲和力增强等,均可引起皮脂腺的分泌亢进‘2】。研究表明,皮脂腺本身对雄激素敏感性增加,导致皮肤组织内DHT合成增多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原因旧J。男性分泌的性激素主要是雄激素,所以患有痤疮的男性发病症状比女性严重。女性月经前期雌激素水平降低

5、,雄激素/雌激素比值升高,使得雄激素睾酮相对升高,从而致使痤疮发生或加重,月经过后症状会得到一些缓解。毛囊皮脂腺导管在雄激素作用下发生过度角化毛囊壁肥厚,皮脂排泄受阻,毛囊壁上脱落的上皮细胞增多与皮脂混合堵在毛囊口内形成粉刺,暴露在毛囊口外的顶端,经过空气的氧化作用,黑色素的沉积,尘埃的污染,紫外线的幅射而变色形成黑头粉刺。1.2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研究发现,在毛囊皮脂腺导管有雄激素受体(AR)和5a-还原酶,后者能使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提示它能影响导管的角化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因子与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起着一定的作用。IL-l仅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引起角质形成

6、万方数据第3期殷迪,等.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一167一细胞过度角化:一是通过信号传导系统直接作用于IL-lct受体,角质形成细胞的IL-la的表达调控了IL-1的作用;二是通过刺激诱导其他生长因子的释放起到了间接作用MJ。角质形成细胞缺乏维生素A导致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及角化过度,皮脂分泌越多,上皮细胞内维生素A浓度越低,其依据是维生素A治疗痤疮有效,尤其是异维A酸治疗更有效;全反式维A酸可以调节体外培养的皮细胞分化生长№]。1.3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对痤疮的发病起一定的作用,痤疮丙酸杆菌是革兰氏阳性、不能动的杆菌,在厌氧环境可分离出来,近中性环境中生长最快,在pH≤5或≥8的

7、环境中则受到抑制。皮脂为毛囊内正常寄生菌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提供物质基础¨J。痤疮丙酸杆菌在皮脂中大量繁殖,释放多种酶类,其中有生物活性的酶有脂酶、蛋白酶、透明脂酸酶,这些酶类可以分解皮脂中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及一些低分子多肽。游离的脂肪酸可刺激毛囊壁引起炎症,同时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增生及角化过度,导致皮脂分泌受阻,排泄不畅。游离的脂肪酸和这些低分子多肽可趋化炎症细胞,后者产生的水解酶可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毛囊壁上脱落的上皮细胞溢入真皮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使痤疮恶化。1.4其他因素痤疮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