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种子断论

唯识种子断论

ID:38276916

大小:266.7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唯识种子断论_第1页
唯识种子断论_第2页
唯识种子断论_第3页
唯识种子断论_第4页
唯识种子断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唯识种子断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1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06第13卷第1期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13No.1唯识种子断论徐东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摘要:唯识种子理论是关系唯识学整个理论存亡的关键,自其成立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责难。从纯学理层面来看,种子不同种类的划分与种子本质的规定之间具有某些不可协调的成分,这种不协调的内容对我们如实理解种子的地位与作用带来一些难处,这种局面的产生可能与我们今天对唯识思想本身的内容未能全面、系统掌握有关。对今

2、天的研究者来说,最合适的态度可能就是把唯识的理论,当作既有历史遗产接受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佛教;唯识;种子中图分类号:B9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522(2006)0120128206佛教以缘起理论解释世间万法的生灭变化,代表了佛教看待宇宙人生的根本态度,成为其独具特色的①世界生成理论。不论何时,不论何地,缘起理论都是佛教各种流派禀承的基本思想。缘起是说“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的生灭流转现象,强调彼此的依存性。这种依存性并不限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且也指明了内容上的创造关系。“法不孤

3、起,仗境方生”,世间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佛陀所证悟的关于世间缘起的思想,在原始佛教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形成了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关于缘起的理论。其中,又以唯识学的赖耶缘起最具理论代表性。一、缘起与种子唯识学是义理佛教中最具思辩特色的学派,其理论代表了大乘佛教的成熟理论。它建立八识说、种习说及其他

4、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直接化解佛祖创教以来面对的困难。“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对唯识思想的简明概括。在唯识学中,世间万法皆唯识所变,此能生万法之心识有作,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和阿赖耶识。唯识学所言之识,均摄八识及其相应之心所。所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遍行等六位五十一种心所为识之相应;见分及相分(十一种色)为心王、心所之所变;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是心王、心所及色法三者之分位假立;六种无为法为空理所显之真如,亦即心王、心所、色、及不相应行法等四者之实性。此等百法皆不离识,故总立识之名。收稿日期:2005206217作者简介:徐东来(1

5、9652),男,江西大余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哲学(因明学)及中国哲学。①与缘起论相对有实相论关于宇宙万法生成的理论。前者主要从时间上来说明万法间关系,后者主要从空间位置来说明万法间的关系,但细究其内容,时间上关系的说明实际也内蕴着万法之间的空间的关系。—128—此八识又可分为两大类,即阿赖耶识与转识。《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三曰“:略有二识,一者阿赖耶识,二者转识。阿赖耶识是所依,转识是能依,此复七种。所谓眼识乃至意识”。这里,前七识以阿赖耶识为所依,缘色、声等境而转起,能改转苦、乐、舍等三受,

6、转变善、恶、无记等三性,故称为“七转识”。前七识与阿赖耶识之间是能依与所依的关系,故有时又以本识或种子识来称谓阿赖耶识。《转识论》云“:谓是一切种子识者,是阿梨耶识,为诸法种子及所余七识种子,及所余七识种子并能生自类无量诸法,故通名一切法种子识也。如此如此者,由此等识能回转造作无量诸法。或转作根,或转作尘,或转作我,或转作识。如此种种不同,唯识所作,云如此造作回转也。⋯⋯”。转识就是一切杂染品类诸法,因一切杂染诸法,都是以识为体的。本识与转识的关系《,阿毗达磨大乘经》中的偈颂说“:诸法”就是转识“,于识藏”就是转识望于种子阿赖耶识的摄藏

7、,现行诸法皆从赖耶种子所生,所以是赖耶的所生果,赖耶就是诸法的因。反之,阿赖耶“识”望于现行诸“法”的熏习,那赖耶为现行诸法的果,诸法又是赖耶的因了。所以说二者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1](卷二,P7)第八阿赖耶识是唯识学所说的最根本的心“,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能藏就是阿赖耶识之当体功能,能含藏一切法之种子,如世间仓库一般具有含藏万物之功能;所藏者,就是阿赖耶识中所藏的一切种子;所谓执藏者是说阿赖耶识恒常被第七识所执为自内我体。作为一切种子识,过去的业变成种子在阿赖耶识中受薰习,它不仅产生眼识乃至末那识七识,同时也产生根身

8、器界并持续任持之。阿赖耶识本身是刹那生灭的,不是常一主宰性的我。然而依阿赖耶识产生之末那识,却将阿赖耶识误解为常一主宰的我,加以执着并进而导致对世象的计执。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针对佛教中心思想的缘起论,唯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