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68172
大小:176.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献《古文尚书》者梅颐名氏地望辨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獻《古文尚書》者梅頤名氏地望辨證虞万里東晉獻《古文尚書》的梅頤,本來是一個名不登《晉書》的人,由於其名和《古文尚書》連在一起,尤其是清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判其爲獻僞書者以來,數百年間一直是學者筆下引述的熱點人物。然其姓梅抑是姓枚,其名爲賾還是爲頤,卻始終稱述不一。不僅各人各書不同,即便同一著作,亦前後歧出,啓人疑竇,費人猜想。梅氏之名始見於《世說新語》,《方正》篇云“梅頤嘗有惠于陶公”,劉孝標注引《晉諸公贊》云:“頤字仲真,汝南西平人。少好學隱退,而求實進止。”又引《永嘉流人名》曰:①“頤,領軍司馬。頤弟陶,字叔真。”但因宋本陸德明《經典釋文
2、》卷一《注解傳述人》作“枚賾,字仲真,汝南人”,其《音義》卷三“舜典第二”下唐敦煌本伯三三一五作“梅②③赜”,而宋刻本作“梅頤”。元大德本《隋書·經籍志一》云:“至東晉,豫章內史梅賾④始得安國之傳,奏之。”而《尚書·舜典》唐孔穎達疏又云:“東晉之初,豫章內史梅賾上《孔氏傳》,猶缺《舜典》。”《初學記》卷二十一載:“安國書成後⋯⋯滎陽鄭沖私於人間得而傳之,獨未施行,東晉汝南梅賾奏上,始列於學官,此則古文《尚書》矣。”此後,頤、賾二字伴隨著梅氏與《古文尚書》度過了千年歷史。即如《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目錄學名著,《太平御覽》《文獻通考》等大
3、型政書、類書,《毛西河集》《潛研堂文集》《戴東原集》等大家別集,《日知錄》等重要學術著作,《書經集傳》《古文尚書冤詞》等著名專著,均稱梅賾;若《歐陽文忠集》《晦庵集》《吳文正集》《經義考》等又賾、頤混用。清雍正間浦起龍著《史通通釋》,雖知即《晉諸公贊》所載之人,猶云“賾與頤未知孰是”。⑤至於乾隆時王太岳等撰《四庫全書考證》,其卷四《尚書註疏》下猶云:“《舜典音義》,梅賾上,孔氏傳。刋本賾訛頤,據《晉書》改。⋯⋯豫章內史梅賾,刋本梅訛枚,今改。”⑥且這一考定,似乎從“欽定”與“官方”予以認可。儘管阮元延請何夢華、臧在東、顧千⑦里等人所作之《尚書校
4、勘記》曾謂元王天與《尚書纂傳》作“梅頤”,而阮元自撰之《十⑧三經校勘記序》仍作“賾”,故乾嘉間人筆下仍多“梅賾”。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巸”字下云:“《序卦傳》曰:‘頤者,養也。’古名頤字真,晉梅頤字仲真,李頤字景真。梅頤或作梅賾,誤也。”後朱駿聲《通訓定聲》亦本段說申述之。段氏揭示名、字之意義關係,應該說此一問題已經解決,然時至今日,仍糾葛不清。首先,作爲梅氏之名始見之書,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按而不斷,徐震鍔《世說新語校箋》箋而不考,更爲遺憾的是,最近出版的朱鑄禹《世說新語彙校集注》,在《方正》篇“梅頤”①《世說新語》卷中之上,四部叢刊影印
5、明袁氏佳趣堂刊本,第17頁a。②顾颉刚、顾廷龙《尚书文字合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72页。③陸德明《經典釋文》宋刻宋元遞修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第31頁,第145頁。黃焯《經典釋文彙校》不知“賾”字之非,乃謂“宋本註疏已訛作頤”,見《經典釋文彙校第三》,中華書局,1980年,第26頁。④《隋書》卷二十七,商務印書館影印百衲本,第十冊,第12頁a。⑤浦起龍《史通通釋》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08頁。按,趙呂甫《史通新校注》未能思考浦注而斷案,仍作“賾”。重慶出版社,1990年,第478頁。⑥《四庫全
6、書考證》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3年,第1497冊,第100頁下。按,此所云《晉書》乃唐以前十八家《晉書》之一,非今見之房玄齡領修之《晉書》。⑦《十三經註疏校勘記·尚書校勘記(舜典)》,《清經解》卷八百二十,上海書店影印本,1988年,第五冊,第311頁下。⑧《揅經室一集》卷十一《十三經校勘記序》,四部叢刊本,第20頁a。中華書局,1993年排印本同,第254頁。1①下校云“案‘頤’當作‘賾’”,所據不過是《尚書·舜典》孔疏和《隋書·經籍志》,純屬未參考前人成果而以誤校正。其他凡牽涉梅氏獻書之專著者,劉汝霖《東晉南北朝
7、學術編②年》徑作“賾”,顧頡剛在《尚書隸古定本考辨》中引述《釋文敘錄》文作“枚賾”,自③注云:“枚亦作梅,賾亦作頤。”顯然未有主見。陳夢家《尚書通論》第二部引述諸家之④⑤說一律改作“頤”,蔣善國《尚書綜述》第三章第七節敍述梅氏獻書則全部作“賾”。黃彰健《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十九《論僞孔傳本古文尚書僞經僞傳作者》中雖同意段、朱等人之說,以爲“應以作‘梅頤’爲是”,但其他章節涉及“梅頤”者,仍作“梅賾”或“梅⑥賾(頤)”。至劉啓釪《尚書學史》又橫生枝節云:“其名如段說當作頤,然其弟梅陶字叔真,‘陶’、‘真’未必相應,則段所云只可備一說。文獻中已習稱
8、梅賾,固不必強改。”⑦因其“隨資料引用,不強求一律”,故書中“頤”、“賾”錯出,極不劃一。其他專著、論文,亦歧出錯亂,不遑列舉。頤,本指口腔下部,亦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