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ID:3825241

大小:566.01 KB

页数:143页

时间:2017-11-24

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_第1页
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_第2页
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_第3页
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_第4页
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题类型及答题思路A1型题为最佳肯定型题,A2型题为最佳否定型题,均为单选题。每一道题干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答题时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例1、A1题有关3P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少数正常人可呈阳性BDIC时总是呈阳性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呈阳性D外科大手术后呈假阳性E晚期DIC可呈阴性(考查3P试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参考答案为E3P试验呈阳性需要有纤维蛋白单体(FM)与FDP的复合物存在。晚期DIC时,纤维蛋白单体全部被降解成FDP,故3P试验在晚期DIC时可呈阴性结果。见考试指导p178。3P试验主要

2、是测定血浆中是否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其中关键的是当Fg被凝血酶切割后有纤维蛋白单体存在,而同时纤溶系统的激活又正好处在既有大片段的FDP存在(X片段),又未将纤维蛋白单体分解完毕,3P试验才阳性。因此,3P试验对继发性纤溶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差。目前建议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代替3P试验。阳性见于急性DIC早、中期,外科大手术后、严重感染(尤其是大叶性肺炎)、人工流产、分娩、肝病以及呕血、咯血等。阴性正常人、DIC晚期和原发性纤溶。例2、A1题能引起爱滋病患者肺部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是A卫氏并殖吸虫和鞭虫B卡氏

3、肺孢子虫C华支睾吸虫和短膜壳绦虫D蛔蚴和钩蚴E姜片虫和疟原虫(考查爱滋病和寄生虫感染)参考答案是D考察不同寄生虫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考试指导p612。蛔虫的幼虫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包括蛔蚴引起肺部病变),成虫是致病的主要阶段,最常引起胆道蛔虫症。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的幼虫钩幼可引起呼吸道症状,成虫主要引起消化道症状和慢性失血。华枝睾吸虫在肝胆管内寄生,引起阻塞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致病期分3期,即脓肿期、囊肿期和纤维瘢痕期。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可引起消化道症状,甚至肠梗阻和肠穿孔,囊尾蚴可

4、引起皮下和肌肉、眼、脑囊尾蚴病。孢子虫包括疟原虫、刚地弓形体、卡氏肺孢子虫和隐孢子虫,其中卡氏肺孢子虫在健康宿主体内呈隐匿状态,当免疫力下降,则大量繁殖,引起肺泡上皮损伤,为卡氏肺孢子肺炎。例3、A1题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C红细胞和溶血素D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E补体和溶血素(考查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试剂组成)参考答案是C补体结合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分属3个系统(反应系统、补体系统和指示系统),其中指示系统包括红细胞和溶血素。见考试指导p380。试验中先加入反应系统和补体,给其优先结

5、合补体的机会,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和相应溶血素),由于反应中无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为试验阳性。如待测系统中不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为试验阴性。例4、A1题血清中出现M蛋白见于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性关节炎C多发性骨髓瘤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前列腺癌(考查M蛋白的临床意义)参考答案是CM蛋白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血清中。见考试指导p410。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由单株

6、浆细胞增殖失控所致,突出表现是患者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单克隆蛋白(MP、M蛋白),在蛋白电泳图谱上有一浓缩的集中带(M带),其理化性质十分均一,但大多无活性,又称副蛋白。该病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浆细胞增生性恶性肿瘤(以IgG型最常见,其次为IgA型、IgD型),其他见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以IgM增加为主)、重链病。例5、A1题用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时,肉眼可见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称为A最大抑菌浓度B最大杀菌浓度C最小抑菌浓度D最小杀菌浓度E部分抑菌浓度指数(考查MIC的定义)参考答案是C最小抑菌浓

7、度指稀释法药敏试验所测的某种抗菌药物所能抑制细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见考试指导p586。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可采用扩散法(K-B法)、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扩散法是观察抑菌圈大小,抑菌圈越大,其MIC(最小抑菌浓度)越小,两者呈负相关。扩散发报告方式是敏感(S)、中介度(I)和耐药(I)。稀释法判读结果报告MIC,即凡肉眼可见细菌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而最低杀菌浓度是指某抗菌药物能杀灭99.9%以上的测试细菌量的最低药物浓度(MBC)。例6、A1题代谢物酶法测定时,整个反应呈A0级B一级C二级D三级E混合级

8、(考查酶反应的基本理论)参考答案是B代谢物酶法测定采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大多数酶促反应进程曲线表明,在酶促反应一开始的阶段,底物[S]浓度不断下降,随之有相应的产物[P]产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反应速度比较慢,这段时间称为延滞期,可以是几秒至几分钟。尤其是双底物反应或需要辅酶参与者,通常为1-3m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