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46844
大小:42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07
《综合性学习:难忘地小学生教育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
2、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 “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2、为母校做点
3、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1、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
4、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3、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板块一:成长足迹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
5、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 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性活动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自由读。指名说。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
6、 活动过程: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展开活动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小组长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资料收集分工 第二、三课时阅读材料 认真读“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1、作者
7、对启蒙老师回忆的三件事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2、“抗日讲演比赛”与“抵制日语课”的理解 一、板书课题 (1)释题:什么叫启蒙? (2)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请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他对你的影响。 (3)文中作者那“难忘的启蒙”是什么?课题为什么叫“难忘的启蒙”?请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怎样的品质?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交流感悟,深入理解 1、这篇文章回忆了小学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2、你觉得“我”
8、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①演讲:教师引导:“我们”的演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②宽严之间:教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①“嗅觉特长”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