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31307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内蒙古杜景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蒙古杜景礼【温馨导引】莲花,从诗句中走来。李白有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清水芙蓉来比喻太守文章写的精彩。可见,芙蓉出水,可以给人最美的感受。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走进《爱莲说》一文中,去体味莲花独特的魅力吧!【学法推荐】1、读—译—品—联。同学们,学习本文,可在以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领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中能译,译中能品,品中有联,理解文中形象。2、朗读法。注重朗读方法、技巧,读文章时将情感融入作品,形成良好的语感。【整体感知】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
2、写了莲的清高。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亮点扫描】周敦颐为什么要用莲花来自喻呢?一般来说,如竹子,它以“直而有节”喻示君子的性格;松柏可用“长青”,特别是冬天“不畏霜雪”来喻示,都是比较直接的;而《爱莲说》用莲花来比喻君子就多了一层意思,那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多了这一层就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加进去了。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你生存的环境或者你生长的环境都不是很好,但是你自己的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莲花在佛教里是个常用的比喻物,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底下是莲花宝座。《华严经》里提到这
3、个莲花的特点:第一就是香、第二就是净。人生一世,不能够完全地被物欲遮蔽了,总还是应该有一片精神的净土、思想的家园。【佳句赏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赏析: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实际上,他说的深层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中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本为写莲之语,却含爱莲之心,更有喻莲之志,让人叹为观止。“噫!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赏析
4、:感叹词“噫”,引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写法借鉴】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
5、人敬重(清高)。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如可以以梅喻写不畏艰难。2、学习映衬的手法。菊花不怕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这又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有某种类似之处。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如可以用松柏正衬梅的傲雪,以挺拔的白杨为反衬。【同步演练】一、按要求填空。1、《爱莲说
6、》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4、《爱莲说》有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二、阅读下面的诗文(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7、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3.作
8、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