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宋濂的寓言创作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宋濂的寓言创作刍议●●谢其祥摘要宋濂寓言继承我国寓言创作的优良传统,在思想内容与艺术上均有特色。思想内容包括:宣扬儒家思想,明道立教;阐述为政之道,表达政治理想;表达任贤用能等人才思想;讽世刺时,批评不良风气;阐述人生道理,启迪民智。艺术特色有三: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大批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擅长写对话,长于论辩,行文简练;篇末议论,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关键词寓言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中图法分类号I207.62宋濂为明代的文学巨擘。他长于传记散文。而其寓言创作,继承先秦诸子
2、,唐宋柳宗元、苏轼寓言的优良传统。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上均有其特色,卓然成一大家。本文拟对之作一论析,以窥其寓言创作之风致。宋濂的寓言有专集《燕书》及《寓言五首》(分别见于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之卷三十七、卷三十八,以下引文均据此),凡四十五篇。篇目虽不多,但其中涉及面较广,所寓含的意蕴与内容也比较丰富,概括起来有如下方面。一、宣扬儒家思想,明道立教。宋濂为一代宿儒,饱读儒家经典,对孔孟之学极端推崇,终身奉行。对于文章,他直言“明道之谓文,立教之谓文,可以辅俗化民之谓文。”(《文说》)其寓言创
3、作努力实践这主张,宣扬孔孟之道,充满浓郁的教化气息。在《晋侯将伐楚》(原文没有篇目,是笔者取自篇中首句,以下同。)中,晋国将要攻打楚国,楚君召集文武大臣询问对策。王孙由于认为,无论是以城廓山川之险固守,还是任用大将领兵防御,均为“以力言”的下策,最上策无过于对老百姓“绥之以仁,驭之以宽,绳之以则”,并“上尊天王,下睦四邻,分昭于上,势定于下,上下有序。”这样,才可以保国保民。楚王采纳了王孙由于的意见,晋侯知道后放弃了侵伐的念头。宋濂在其中实际上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要以仁治国,以礼执政。《鲁之老父》篇也寄托着这种思想
4、。篇中写鲁国一批老人,制作了“狐白之裘”献给鲁国国君,以感谢其爱护百姓之恩。国君婉言谢绝,说国君是树根,老百姓是树枝,国君爱护百姓就好象树根供给水分营养养护树枝一样。老人们接着又以织锦刺绣“烂如”之衣收稿日期:1998033069送给国君,而国君仍然婉拒了。老人们于是感叹赞颂其为“贤君”,“愿以仁义为衣,道德为领,忠信为绅,廉知为缘,使君服之,长有兹鲁国,先公社稷,永有攸赖。”作者在此极力推崇“仁义”、“道德”、“忠信”、“廉知”,把之与社稷的存亡、国运之长短联系在一起,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儒家教化之旨。在《齐侯再伐
5、山戎》篇中,作者借宾胥无劝阻齐侯攻打山戎的故事,表现了国君要“务仁德之修”,以德而不以力服人的思想;在《齐西王须》篇中,作者对儒家道德范畴之一的“义”表示了十分正统的看法,极力批判恩将仇报的负义行为。二、阐述为政之道,表现政治理想。宋濂受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熏陶,有强烈的经世济民意识。这种思想在他的寓言中十分常见。有的篇目抒发治国见解;有的篇目表达为政理想;有的篇目昭示为政之儆戒,等等。在《卫灵公问治国之要》一篇中宋濂写到,卫灵公向蘧伯玉征询治理国家的要领。伯玉认为最根本的是以民为本,爱民恤民。他说:“有民斯有国,
6、有国斯有君。民者,君之天也。君之则君,舍之则独夫耳!可不畏哉!”作者还在篇末议论:“天之生民,使君主之,不使虐之,虐之非君也。是则君为民主,民亦重矣哉。”指出有民才有国,有国才有君。爱民,国君会受民尊重;虐民,国君将失去民众。宋濂熟读《孟子》,这明显受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影响。还有《齐顷公欲赋民》、《腹击至赵》、《宋剔成君自高》、《郑人有爱惜鱼者》等篇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以民为本、爱民恤民为先的思想。在《宋大心钩》篇中,宋濂提出治国策略要随时代而设,要切合实际,而不能拘泥于古的观点。文章写大心钩、公
7、玉乘与无庸伯仇三人是同乡。大心钩攻习“内圣外王之道”,公玉乘认为他迂而学“假仁定霸之术”,而伯仇认为他俩所学均不合适,因而专攻“捭阖之术”。后来,他们三人分别向秦王自荐。大心钩、公玉乘的政治策略不适合秦的强权称霸政治的需要而被当面拒绝。只有伯仇集外交、法治、武略为一体的政策受到秦王欣赏,被封为上大夫。公玉乘假借“仁”的名义来“定霸”比大心钩的略胜一筹,因而在“之宋”、“之卫”不纳后,受到晋的认同,也被封为上大夫。而大心钩的以修养心性、教化为主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学说,游说列国“皆不售”,最后老死家乡。对此,宋濂还
8、加以议论强调,说明为政策略要针对现实,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能照搬古人治国之术的道理。与此相似的还有《赵成阳堪》、《宋襄公会楚》,作者以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呆板迂腐无益,误事且误国。宋濂主张以法治国,指出治理国家必须法度分明。这见于《南文子任卫国》篇。文章写南文子在卫国做官,非常精明能干。但有一天突然“发狂”,以“足衣”为帽子,以帽带做鞋带,用篮子装肉汤而用碗装干食。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