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宋濂谨守诚信》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宋濂谨守诚信明代名臣宋濂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中没有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按时归还,从不违约,所以大家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写.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夜里,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天这么冷,还是等天亮再抄吧,反正人家又不急用。”宋濂说:“不管人家是不是急用,到期限就要归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呢?”又一次,宋濂要去外地向一位老师请教,并约好了见
2、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穿着这样一件旧棉袄,也抵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耽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是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由衷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以见利忘义为耻第七章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否则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规
3、矩说是纪律.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纪,维护法纪.中小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维护自已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邓小平同志强调:”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防范中学生犯罪,增强中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例如,2005年4月,河南泌阳县4名中学生竟然活活打死一名15岁的中学生,原因仅仅是”这小子看着不顺眼.”当这4名中学生在案发后被抓获时,竟然对民警说:”这里[指讯问室]没地方睡,让我们回去
4、吧,明天还得上课呢.”可见,对法律无知到如此程度,真是令人瞠目结舌。违法犯罪终自毁2005年10月18日晚,云南省某中学发生一起恶性案件,3名初一男生在校被人杀害,凶手是该校初二年级的一名男生张某。原来,凶手曾在县城偷了一部手机,回来后将此秘密告诉了3位好友,但后来不知为何,此事被学校知道,学校准备处罚张某。为此,张某认为是3个好友告密所致,所以产生了报复杀人的念头。这位中学生走上犯罪道路与父母平时对他的放纵和溺爱是分不开的。据罪犯的家长介绍,平时只要孩子要钱买东西,他们一般都给。孩子还喜欢跟同学借钱,借不到就
5、想偷。他从小心里就只想着自已,父母也纵容他。他偷别人东西父母每次都原谅他,此次犯罪,母亲也没表露出对儿子的痛心。难怪罪犯的班主任在接受采访时称:“是家庭的溺爱让孩子走到这一步的。遵纪守法要防微杜渐学校是求知育人的神圣殿堂,学校纪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校园的”法律”.在中学校园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违犯纪律的现象,不少同学可能对此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有的还会觉得,这些小节,偶尔犯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说明有的同学对小节的恶处缺乏一个透彻的认识。“小恶”虽小,其患却大。一旦自律精神有松懈,就容量犯下纪律的小节错
6、误.大量的“小恶”汇聚起来,就形成了校园中的不良现象,,它们像传染病一样,侵蚀着校园文明的健康肌体,也给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带来消极影响.就中学生个体来看自律和防范,犯下许多”小恶”后,就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个人的素质也会随之下降.习惯一但形成,要想改正是很艰难的.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成才,成功。不良的习惯却会极大地阻碍我们进步,成长。一些被我们称之为小节的东西可能会成为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致命伤。因此,中学生对“小恶”切不可等闲视之,应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学生朋友们,让我们树立对人生和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7、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遵纪守法的时代楷模吧!以违法乱纪为耻第八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告子下>亦曰:”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无不经历风霜雪雨的考验,长久不鸣的寂寞,艰苦卓绝的奋斗.可以说,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深深镌铸在我们雄伟的民族物质精神的华表之上。从万里长城的修建。大运河的开凿,到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及印刷术“四大发明”的
8、伟大创造成,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艰苦足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以满腔的热忱励精图治,奋发有为。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八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了很多光耀千秋的优秀精神,象“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上甘岭精神”,“大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