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ID:38197852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8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_第1页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_第2页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_第3页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_第4页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李蓉华电话13996965716重庆市黔江区实验中学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中学学科:语文摘要: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的课

2、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在目前我国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比较低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通过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采用如下策略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把握提问时机把握提问时机,主要表现在临场发挥上。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调动和观察,从学生的表情、神态、语言中去了解学生在思维上的焦虑和困惑。也就是说,学生要“愤”时,我们才去“启”,学生要“悱”时,我们才去“发”。同时教师课前还要精心准备,在需要的地方,特

3、别是重点、难点的地方,做好“预设”。在教授《我与地坛》一文时,可以预设这样一组问题:“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为残疾的儿子做了些什么?”“除此之外,文中还写了哪些设想中的情景?”“母亲的这些行为给予了儿子怎样的生存启示?”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理解母亲的苦难与伟大,也体会了母亲给予作者的生存启示。而这些就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读苏轼的《赤壁赋》一文时,要注意到一些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例如,“顺流而东也”中“东”的用法,学生很可能习惯性的认为是“名词作状语”,5而实际上这里是“名词用做动词”,

4、又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舞”和“泣”的使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和“友”的意动用法等,要想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就要预先设计好问题。有了这样的准备以后,在学习时向学生发问,才可能更好的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解决问题。当然课堂上什么时候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而定。二、提问要有目的性  在教学的各个实施阶段问题的提出起着不同作用,但教学中设计的问题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1、在课程引入阶段,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的学习欲望。如在《生死攸

5、关的烛光》中“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小小的蜡烛怎么会关系到人的生死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就被激发了,想一探事情的究竟,从而就达到了激趣目的。  2、在初读课文阶段,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知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文章哪些部分最使你感动?”通过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确定思维的方向。  3、在细读课文阶段,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文章的主体,实现文章的教学目标。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中的提问“当船遇到危险时,船长是怎么做的?反映了船长怎样

6、的品质?”通过问题的解答,完成了教学目标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品质的教学目标。  4、在总结阶段,提问的目的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总结性提问,在学生答问中获得反馈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从中可以了解知识重点、难点,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效。  如《草帽计》的教学总结提问“贺龙的这个计谋为什么能够成功?”,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能将课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检测出学习效果。三、提问要提纲挈领语文课一篇文章可以探究的知识点很多,而一节课的时间又非常有限,不可能面

7、面俱到。如果教师层层提问、处处提问、时时提问,学生忙忙碌碌地问答,一堂课下来,留给学生思考活动的空间能有多少。所以教师必须针对文本的特点设计最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纲领性问题的探究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如5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小说写了故乡的景和人,故乡的景色有何变化、人又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从全文入手,串起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也在探究中一一解决了。四、提问形式多样化问题可以根据为获得正确答案而进行思维的方向可以分为聚合式的问题和

8、发散式的问题。“在回答聚合式问题时,学生的思维从已有信息出发转向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类问题要求有一个或一组正确答案。”事实上问“谁、什么、什么时间、在哪里以及对错、是非”都是聚合式问题。这些低层次问题虽然只要学生低思维的应对,但有助于他们对课堂上具体、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与强化。而发散式问题则要求思维从明确的信息转向各不相同但又合理的答案,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类高层次问题的提出要求激发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穿透力和震撼力。如郭初阳老师在教《项链》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