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文化与美学 课程论文

景观文化与美学 课程论文

ID:38191387

大小:2.46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景观文化与美学 课程论文_第1页
景观文化与美学 课程论文_第2页
景观文化与美学 课程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景观文化与美学 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景观文化与美学课程论文一零级景二申佳可息息相关的景观美和诗词美——景观文化与美学课程论文:浅析令我印象深刻的景观诗词一零级景观二班申佳可100507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相比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景观学是与文化和美学最为息息相关的学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不仅是因为和建筑物以及城市的形态相比,景观学所涉及的有关植物、有关亭台楼阁、有关园林名胜等等的内容更具人文气息;更是由于从初中到现在我所学习的古典诗词歌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把诗词的艺术融入园林景观艺术中的匠心独运——他们使诗词与自然园林山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园林景观有了诗

2、情画意的韵味,也使其在审美观念上处处流露出文学艺术的痕迹。所以,虽然我从前年进入大学才开始正式接触有关景观的学习,但其实在我朗读起那些与景观美息息相关的古诗文的那一刻起,我就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密不可分了。在这里,便浅析一些给我印象深刻的景观诗词。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在我小时候就被颂得滚瓜烂熟的《枫桥夜泊》,直到我长大后,才体会到其中些许的景观美与意境。通过这首诗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由远而近的景物层次——秋夜的霜天,天边的残月,老树上的栖鸦,树梢头还隐约出现寺宇隐匿在夜色中的轮廓;近处是江畔的枫树,渔

3、舟的火光,桥下就是夜泊的客船。这也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画色彩写生时的顺序,从而,我在脑海中便形成了一幅真真切切的枫桥夜景。但光是这样,色彩仍然不够强烈,我们发现诗人在设色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霜天和残月是“冷色”,江枫和渔火却是“暖色”,它们分别交织在树、桥、渔舟、山寺的暗影之中,各自显出或明或暗、或迷蒙或鲜亮、或平静或摇曳的不同色彩。而如今,这点也对我在景观造景方面有所启发。记得老师在上课中讲到了“造景手法及对比方式”,其中便有“明暗对比”、“藏露对比”以及“动静对比”。那么从这首诗所塑造的意境看来,霜天、残月是“暗”,江枫、渔火是“明”;寒山景观文化与美学

4、课程论文一零级景二申佳可寺是“藏”,客船是“露”;月、乌和客船是“动”,江枫、渔火和寒山寺是“静”。这般微微一品,这首七言诗歌便为我带来以上这些关于景观美的思考。看来张继的《枫桥夜泊》在题山赋水的诗作中,的确如同在枫桥侧畔建立起一座丰碑;而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都因为这首诗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名胜和古董,也不足为奇了。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现在想来,这篇初中时所学的古文《

5、小石潭记》,大概算是让我学会欣赏自然景观美的启蒙文了。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何为“移步换景”、了解了什么是“景观观赏点”、意识到了自然景观所能带给人的身心感受。每每背起《小石潭记》,我就会感受到一阵浓浓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葱郁的竹林、幽静的潭水、参差的石岸、活泼的游鱼、摇曳的树枝与藤蔓……仿佛我们现在在学习中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元素都包含在了其中,怎“丰富”一词了得!从文学的角度赏析过柳宗元细腻、精妙的手法之后,再以景观学习者的眼光去看这幅图景,仿佛又有另一番收获——正如课堂上老师所说,小石潭借声借景,流动的溪水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远处退后的植物、眼

6、前参差的石岸、脚下宁静的潭水使景观层次富有变化,远景、背景、前景的结合塑造了幽静的生态环境;池中的游鱼、摇曳的藤蔓,和静止的潭水、石块形成动静的对比,再加上水面郁郁葱葱的倒影——柳宗元所描写的小石潭真是一个极好的小水体造景范例!景观文化与美学课程论文一零级景二申佳可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进入高中,我接触了更多的文言文诗词歌赋,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始终是王勃的这句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渔船伴歌慢摇,歌声响遍整个鄱阳湖畔;一行大雁被

7、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在句式上这两句上下相对,自成对偶;在构图上也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若说这一段诗词为何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印象,我想原因大概是它所描绘的这种大气、豁达、情景交融、富有生命景观元素的场面深深感染了我。在景观美学课上,老师讲到:传统园林景观特色的表达主要在于“意”而不在于“形”;情境意境的主体是设计者和欣赏者。这句诗词中,王勃站在欣赏者的角度,虽没有细致地刻画景物的“形”,但却把场景的“意”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区别于柳宗元《小石潭记》带给我的细腻精致感受,我被《滕王阁序》中所描绘的疏朗大气之景深深打动。以上,便是我

8、对自己初中以来印象深刻的诗词的回忆,以及以现在景观初学者的眼光对其进行的赏析和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