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岂能雾里看花

中医养生岂能雾里看花

ID:38187879

大小:144.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中医养生岂能雾里看花_第1页
中医养生岂能雾里看花_第2页
中医养生岂能雾里看花_第3页
中医养生岂能雾里看花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岂能雾里看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养生岂能雾里看花发布时间:2010-06-2105:12来源:光明日报编者按当前,从报刊、电视到网页,各种养生书籍、养生讲座和养生信息可谓无处不在,热闹非凡。这些所谓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使人们获得了有益的知识,促进了健康的改善,但也有的使公众误入歧途,适得其反。殊不知,真正的中医传统养生之道就像一列满载丰富养生资源开往健康长寿目的地的列车,只有真正领略其真谛的乘客才能顺利登上这辆列车。本期科技周刊,我们邀请资深中医养生专家,为您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传统养生之道。何为传统养生之道我们今天讲的食疗、药膳,只是养生当中的一部分,虽然它很有价值,但并非最重

2、要的部分中医文化学者林中鹏:整个中医应该说就是大养生学,是广义的养生学,当然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养生学。最早在《吕氏春秋》中就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前一个“生”是动词“提高”,后一个“生”是名词“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规律。什么叫医学?就是人类提高自组织、自康复能力的学问,或者说提高人的生命力,从而消除疾病的学问——因此有别于现代西方治疗疾病的“医学”。《黄帝内经》中黄帝与老师岐伯有一段精彩对话。谈到瘟疫时,黄帝问老师为什么有些人被传染了却不得病,岐伯的回答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为什么说整个中医学就是大养生学。当然这里所说的

3、中医学指中华原创医学。狭义的养生学是指通过非药物的方法达到提高自康复能力的学问。公元前50世纪人天合一整体观的形成标志着养生概念的成熟;公元610年,隋大业年间,当时的太医令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集中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源和病候,但书中没有药方,只列养生方、导引法213种。由此可知,中国从那时起就已经将养生作为治疗的常规方法,并得到官方的提倡。虽然说整个中医药体系从《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很成熟,但表达最精彩的要数汉武帝的叔叔淮南王组织编写的《淮南鸿烈》。书中认为整个人体生命系统(古称“器”)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形——“形者,生之舍也”,即人体生命的“房

4、子”;二是神——“神者,生之制也”,即人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是生命的主宰(制);三是气——“气者,生之充也”。气是沟通形与神之间关系的使者,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信息。“老大”是“神”,老二是“形”,老三是“气”,而且“一失位,三者俱伤也”。中华原创医学是这个原则,狭义的“养生之道”也是这个原则。那么,如何来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淮南鸿烈》讲得很清楚:第一,“将养其神”;第二,“和弱其气”;第三,“平夷其形”。现在我们将“养生”局限为食疗、药膳,有以偏盖全之嫌。养生养什么?就是“养神”,或者说“养心”,或者说“养性”。我们今天讲的食疗、药膳,只是

5、养生当中的一部分,虽然它很有价值,但并非最重要的部分——因为第一位是“养神”,第二位是“养形”。食疗和药膳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体的自组织能力,也即“养神”。养生乱象乱在哪这些病人听了某某养生讲座,误信了某种食物可以降血脂、降血压,因此长期食用这种食物。国家级老中医王琦:最近在我门诊上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中年女子因为腹泻来就诊,仔细一问,才知道她因为听了养生讲座,长期吃很多黄瓜、生茄子、绿豆汁,结果脾胃虚寒,经常腹泻。最近有家心血管科的主任也给我打电话,说科里病人猛增。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病人听了某某养生讲座,误信了某种食物可以降血脂、降血

6、压,因此长期食用这种食物,并把药都停了,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控制住血压和血脂,还反弹了。中央电视台一位编播也和我说过一个事:他的一个亲戚得了晚期癌症,看了某个养生讲座后就去挂了一个2000元的号,被告知要长期每天吃绿豆,于是他一口气买了800斤绿豆,结果没过多少天,绿豆没有吃完,人却没了。养生是为了防病,而不能导致疾病;养生是为了健康,而不能危害健康。这些活生生的例子给了我们警示:当“养生专家”层出不穷、养生讲座如火如荼、养生书籍汗牛充栋、养生方法多如牛毛的时候,我们是全部照搬,还是有所选择?所以养生“热”了,我们更需要的是“冷”思考,要辨别真伪,不

7、能被忽悠了,不能因为某些误导而步入误区,最终养生不成反伤身。“药食同源”科学吗当西医的价值观成为了中国医学的主流价值观,“药食同源”这一宝贵财富就被质疑甚至摒弃了,实在令人惋惜。林中鹏:“药食同源”是中医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最主要的标准。在这个标准里,食品和药品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食品中略略离开“中”时就会偏凉(例如绿豆)或偏温(例如豆豉);如果偏离“中”较远时,就是“寒”与“热”;如果更远离“中”,就是“药”了——这就是凉药或者热药的来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

8、中医的治疗原则,得了热病应该用凉药,如果热得不那么厉害,就不一定要药,用性偏凉食品调节就可以了;反之亦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