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86364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诗中有画 富于意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中有画富于意趣——谈苏轼的题画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摘要:苏轼是我国的文学大师,他创作了无数的诗词,更善于抒写题画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便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首典型例子。该诗结合原画的真实景象,形成一种诗画兼具、诗中有画的浑融意境。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空间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完美转化形成的,达到一种诗画兼具的真实性。此外,诗人还在诗中寄寓了更深层次思想,表明了自己意在归隐的内心情趣。从而,全诗集描写和抒情议论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富于情趣”的新题画诗的境界。关键词:苏轼;题画诗;诗中有画;富于情趣与唐代的李杜相比,苏轼没有李白那么浪漫,也没有杜甫那么深
2、沉,但他确是最亲近的。他的诗词最容易让人产生同感,产生共鸣。犹如题画诗,历来的题画诗都主要是将原画栩栩如生地还原出来,而苏轼的题画诗不仅是做到诗中有画,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将感情融入于其中,成为历代题画诗中的独树一帜。一、题画诗的阐释及溯源“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奇妙地融为一体,达到诗情画意的浑融境界。题画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题画诗,除指题在画上的诗外,还可包括咏画论画赞画诗,即观画人因画作内容有感而发,可以脱开画面独立
3、存在的诗作。早期的题画诗大多属于此类。狭义的题画诗则是专指画家在画幅完成之后、抒发画中意境所赋、题写在画幅上的诗作。这种题画诗集诗、书、画为一体,是中国特有的文艺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的题画诗源远流长,早在六朝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在其发展史中,唐代的题画诗达到了一个顶尖位置,李白与杜甫是唐诗中双峰并峙的两位大家,李白是“借画抒怀、雄姿奋发”,而杜甫则被定位为“开诗体的题画宗师”。到了宋代,题画诗在沿承李杜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苏轼便是“一代题画艺术之翘楚”。苏轼可谓是题画内诗的始祖。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是目前发
4、现的最早的一首画内题诗,是题画诗由画外步入画内的最初标志。二、再现《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的万千景象《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是苏轼在赏析王晋卿所画的《烟江叠嶂图》后而作的一首诗。要赏析这首题画诗,首先要从该画入手。王晋卿(1037-1093),名诜,太原人。他是宋英宗的女婿,蜀国长公主的附马。虽为贵戚,却远声色而爱文艺,是宋代大画家,善诗词、书法,尤以金碧山水画著名。与诗人画家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交好,他元祐三年作此画,苏轼为之作记。诗的开头前十二句“江上愁心千叠山······”为第一大段。诗人首先着眼于高处远处,写烟江叠嶂的总貌。“江上”点出了千叠山的位置,将“
5、愁心”融情入景。“千叠山”又积蓄了无穷翠色,在远空浮动,像烟,也像云。而烟消云散之后,则山形依然——远嶂千叠、翠色浮空之状如在目前。紧接着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先突现苍苍两崖,再从两崖的绝谷中飞出百道泉水;这百道飞泉,萦林绕石,时隐时现,终于“下赴谷口”,汇为巨川,奔腾前进。最后诗人把读者的视线从百泉的合流出谷引向近景。“川平”、“山开”、“林麓断”,展现了三个广阔的画面;“小桥”、“野店”、“乔木”、“行人”等历历在目。而“渔舟一叶”又把视线推向开阔的烟江。“吞江天”三字,涵盖了“烟江叠嶂”的全景,有尺幅万里之势。“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
6、径欲往买二顷田。”四句为第二大段,起过渡作用。纪昀评价说:“节奏之妙,纯乎化境。”“使君何从得此本”一句回到原题,既变真景为画景,又点出此画是王定国所藏;而此画的巧夺天工,也不言而喻,为“点缀毫末分清妍”的赞语提供了有力的根据。“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一句,又由画境想到真境,希望于人间寻求如此美好的江山,买田退隐。全篇的布局,由此从写景转向抒情和议论。 “君不见”以下是最后一段。以“君不见”领起,将读者引向诗人回忆中的天地。这回忆对于诗人来说,并不那么愉快。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因乌台诗案又于湖州被捕,投入御史台狱。结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州中安置、不得
7、签书公事。此时,他因看《烟江叠嶂图》而有所感触,唤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君不见”领起的“武昌樊口幽绝处”,写贬谪之地的幽深;“东坡先生留五年”,言贬谪时间的漫长。接着四句分写“四时之景”:春天闲看“春风摇江天漠漠”;夏季独对“暮云卷雨山娟娟”;秋夜寂寥,“丹枫翻鸦伴水宿”;冬日沉醉,“长松落雪惊醉眠”。这四句,紧承前两句而来,概括了诗人在那“幽绝处、留五年”的经历和感受年年如此,诗人的贬谪心情,都通过四时之景的描绘而得到了形象的表现。“桃花流水”二句,用桃花源的典故而翻新其意。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是苦于暴政的人们所追求的“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理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