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84287
大小:405.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06
《平整_、拉矫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平整01-1平整机生产工艺技术规程1、平整机主要工艺技术参数平整机型式——单机架四辊平整轧机适用材质—MR、IF、L、Q195、Q215、08AL、20、SPCC、SPCD、SPCE等原料规格——0.15—1.5*500—1000mm成品规格——0.15—1.5*500—1000mm钢卷内径/外径——φ510/φ900—φ1850mm最大静态轧制力——6000KN最大平整速度——900米/分钟开卷最大张力——20KN(2吨)卷取最大张力——29.3KN(2.9吨)入口最大张力——35KN出口最大张力——45KN正、负最大弯辊力——350KN工作
2、辊尺寸——φ380/φ430mm------1100mm支撑辊尺寸——φ890/φ950mm-----1050mm平整方式——干、湿平整2、平整的目的和作用1、使带钢具有良好的板型和适当的表面粗糙度;2、改变平整压下率,可以使带钢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等)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化,以适应不同用途的要求(例如:制造罐头顶、底的镀锡板在硬度与强度方面的要求就高于做筒身的材料要求);3、对于深冲用板带钢,经小压下率平整后还能消除或缩小屈服平台(指强度试验曲线上的水平区段)。3、干平整工艺我厂平整压下率小于3%(多数小于1%)的带钢平整采用干式平整,需要干平
3、整的产品品种有:T3以下硬度的马口铁基板和印铁、深冲料、家电板、0.5mm以上厚度的所有普通冷轧板(如:防盗门、阳极板、电厂搪瓷、桶料等等)。由于各品种材质及最终力学性能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干平整工艺也有所不同。4、湿平整工艺冷轧厂湿平整工艺适用于T4、T5高硬度马口铁基板的平整生产,由于受设备条件的制约和干湿平整交替生产,所以在湿平整生产高硬度马口铁基板时要按如下规程进行操作:351、湿平前准备(1)配置湿平整所需的平整液,T4硬度产品平整液配置浓度2.5-3.0%,温度45-50℃;T5硬度产品平整液配置浓度3.0-3.5%,温度50℃。平
4、整液使用1#1050轧机轧制油配置,配置和生产时搅拌器和循环泵要开启保证平整液浓度均匀。平整液的温度在环境温度在15℃以下时,加热到60℃;环境温度在15℃以上时,加热到50℃(2)湿平整用工作辊采用平辊,根据生产量提前与磨床工段沟通平辊准备数量。平整机要求干平整用上下工作辊直径差<5mm,湿平整用上下工作辊直径差<2mm。(3)标定出口测厚仪,并用标准样板和螺旋千分尺手工测量验证,核对任务单验证来料情况,尤其是来料原始厚度,要求做到每卷标样。(4)平整前检查平整液喷射梁和出口喷吹设备是否正常,另外出口防溅门要关闭锁定,平前通知空压机站开启单独
5、供平整机的系统,试开出口喷吹气压验证是否正常(保证正常吹扫时达到0.5Mpa),并通过经验确认吹扫声音是否正常。(5)对来料进行外观检查,对粘钢、并头等位置要有足够的预知,以便生产过程中提前降速处理。2、生产过程控制(1)平整压靠穿带建张后,开启出口吹扫,然后启动并注意检查板面清洁性,上下表面均不得出现乳化液夹带现象。(2)平整启动后要迅速调整好板型,控制不要产生中浪过大的板型,以免后续二次干平整无法生产。(3)在调整板型的同时,要迅速将带钢厚度压到目标厚度范围,要知道湿平整第一要保证的是厚度尺寸。(4)升降速变化时,压下操作要同时进行调整来保
6、证厚度的稳定,因为在有工艺润滑条件时,速度对厚度、压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升降速操作不要过猛,尽量使用手动提前缓慢降速,保证厚度在公差范围之内,而且要密切注意S辊不能出现打滑现象,否则会出现张力变化造成的厚度波动及其他板型缺陷。(5)湿平一卷结束后,在开辊缝之前要先停平整供液,防止大量平整液随带钢进入带卷。3、二次干平湿平整后的带钢由于受润滑、轧辊辊型等因素的影响,板型存在一定缺陷,所以都要再进行干平整,二次干平整时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二次干平用工作辊仍是平辊,但必须使用新磨工作辊,不得使用湿平整用过的辊。(2)干平前要对平整机牌坊内机
7、架进行简单擦拭,防止干平整时残液滴落影响板型质量。(3)干平整是最后一道保证板型的手段,所以要按照正常生产马口铁基板的要求进行平整生产,同时对板面清洁性、厚度进行检验。(4)后续生产按照马口铁基板产品正常工艺流程的要求向下进行。4、平整出口工控制张力平整机张力分入口张力和出口张力两大部分,平整时设定适当的入口张力和出口张力与平整压力相配合是实现一定的稳定平整压下率(或延伸率)的关键因素。但各段张力的设定必须根据来料品种、规格、质量要求等条件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入口张力由开卷机、入口上、下S辊共同提供,所产生张力的方向都是与带钢平整时运行方
8、向相反即反向建张,入口张力按照:开卷:入口下辊:入口上辊=1:(T1):(T2)进行分配,为了减少打滑风险新辊上机后,上S辊出力比设定0.3,下S辊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