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百合花_的文学价值初探

_百合花_的文学价值初探

ID:38171704

大小:158.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_百合花_的文学价值初探_第1页
_百合花_的文学价值初探_第2页
_百合花_的文学价值初探_第3页
_百合花_的文学价值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_百合花_的文学价值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1卷第1期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o1.21No.12003年3月JOURNALOFTAIYUANINSTITUTEOFEDUCATIONMar.2003《百合花》的文学价值初探12卢成,胡丹(1.荆州师范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100;2.荆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100)摘要:用花的名字来命名的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既符合当时的战争文化的意识形态,又融入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其细节描写、诗意风格倍受文学批评家的青睐。茹志鹃用女性作家独有的明朗秀丽的审美直觉,采用浪漫主义田园抒情的形式,对战争文化既有反叛、又有承袭,可以说小说《百合花》是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关

2、键词:战争文化心理;茹志鹃;百合花;奇葩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601(2003)01-0028-04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她“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茅盾评价这篇小说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是茹志娟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

3、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一、《百合花》对战争文化心理的选择性叛逆和承袭战争文化心理是一种集体意识,其发散能量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法用空间来衡度,以时间来划疆的。这种复杂的文化心态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明确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文学的宣传职能与文学真实性的冲突;第二,二分法思维习惯被滥用,文学创作出现多种雷同化的模式;第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基调的确立,以此形成统一的审美风格特征。笔者试图以此三个特征为线索和依据对《百合花》的叛逆性和承袭性进行探讨。用茹志鹃自己的话说,《百合花》的情节建构和人物设置是在一种“麻里木足”的状态下进行的,“在当时那种

4、向左转、向左转、再向左转的形势下,我站在原地没有及时动,原因是处于年轻无知的一种麻木。”这样看来,《百合花》的目的性很模糊,也谈不上什么功利性。虽然在某些细节的设计上有过于矫作的痕迹,如枪筒里插的小花——固然可以理解为活泼焕发的内在情感在一个性格羞涩忸怩的通讯员身上的外在标志,但还是太露痕迹,这样脆薄幼稚的表面搭配,无论是在沈从文、汪曾祺,还是在孙犁那里都是找不到的。又如小通讯员给“我”的两个硬馒头,不早不晚地在他死去的时候出现在凑手的地方被“我”摸到,这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但与那些“大公无私、英勇无畏、不会死亡,没有性欲,没有私念,没有精神危机⋯⋯”的英雄形象相比,已经非常贴

5、近真实了。必须指出茹志鹃凭这一种艺术的审美直觉,选择了《百合花》式的行文风格和人物,构成了对战争文化心理第一特征的颠覆。这样的反叛虽然可能连茹志鹃和读者都不自觉,但却是弥足珍贵的。二分法思维仍然存在,只是形式转为隐性。虽然不直接出场或者不作为茹志鹃控诉和谴责收稿日期:2002-10-28作者简介:卢成(1982-),男,湖北洪湖人,主要从事现代文学研究。—28—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总第61期)的重点,但敌人的丑恶和罪犯嘴脸并没有改变。小通讯员虽然从神变成人,但仍然是一个没有什么“硬伤”的形象。通讯员和敌人之间不出场的善恶冲突泾渭分明。这显然是战争心态渗透的结果。

6、虽然如此,茹志鹃刻意求新的审美取向使作品走出了雷同化模式的制约。让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手头上有三种形象(人物):奋不顾身、视死无畏的战士(通讯员死时表情很安详)、美丽活泼的女兵、纯情羞涩的新媳妇。那我们的习惯思维或者期待视野很可能是这样的:让女兵和新媳妇合二为一,然后和英雄发生纯真的爱情,最后虽然英雄壮烈赴死了,女兵仍然秉承他的遗愿继续革命,中间当然可以插上临终交党费等等红色情节。但《百合花》独辟蹊径。用二女一男的不平衡格局,写美好微妙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由于通讯员的死,没有最终定位,因而没有走向俗套,得以保持朦胧的美感,体现了其构思的精巧细致。由此可见,对于战争文化,茹志鹃

7、既有反叛又有承袭。对于战争文化心理的最后一个特征,茹志鹃进行了彻底的有意识的叛逆。她煞费苦心地运用了许多篇章和情节对通讯员憨厚平凡、羞涩忸怩性格进行了铺叙。而相对应的,对一般情况下理当重彩渲染的“扑雷”一幕,只用淡淡的几笔转述就概括了。通讯员牺牲后,两个女性人物都没有涕洒滂沱,也没有任何具有仇恨意味和阶级斗争色彩的言语,更多的是对纯真美好之逝的痛惋和追悼。但看似简约平淡的人物的情节,进行感情描写时大量使用的留白技巧,恰使整个叙事别具魅力。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文章的结尾——当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