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克己复礼为仁_试论孔子对_三代_历史精神自觉

_克己复礼为仁_试论孔子对_三代_历史精神自觉

ID:38171661

大小:222.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_克己复礼为仁_试论孔子对_三代_历史精神自觉_第1页
_克己复礼为仁_试论孔子对_三代_历史精神自觉_第2页
_克己复礼为仁_试论孔子对_三代_历史精神自觉_第3页
_克己复礼为仁_试论孔子对_三代_历史精神自觉_第4页
资源描述:

《_克己复礼为仁_试论孔子对_三代_历史精神自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2期喀什师范学院学报Vol.30No.22009年3月JournalofKashgarTeachersCollegeMar.2009“克己复礼为仁”X———试论孔子对“三代”历史的精神自觉丁峰,付雨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仁”作为孔子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所追求的文化理想,也是孔子对“三代”的一种历史的反思。这当中既承载着孔子对孜孜以求的“黄金时代”的理想诉求,也体现着儒家创始人对“三代”精神的历史的自觉。特别在对“三代”的反思、回归和超越中,体现了孔子深刻的历史感和儒家入世的厚重责任感。关键词“:三代”;精神自觉“;仁

2、”“;克己复礼”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432X(2009)0220026204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其历史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朱熹把“三代”理解为“三代,[2]代表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出,人类历史的轴夏、商、周也”。在司马迁写的《史记》里,虽然以心期,产生了人类精神的全部历史从此所依赖的创《五帝本纪》居首,即以五帝时代作为中国文明诞生造成果。发端于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和以色列的的序曲。但是,随后的《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彼此独立的轴心时期,体现了人类的首次精神自觉纪》,显然是以夏、商、周三代作为中国文明的正式或精神

3、觉醒,使“人敢于依靠个人自身”,同时“人证开篇。明自己有能力,从精神上将自己和整个宇宙进行对“三代”观念出现有一个过程。在可考的古代比。他在自身内部发现了将他提高到自身和世界文献《尚书》和《诗经》里,还未见“三代”一词。显[1]然,在周王朝尚未终结之前“,三代”没有作为历史之上的本原”。在古代中国“,三代”时的周人已经开始了某种历史意义的反思,抑或精神自觉。对反思的一个既定的对象出现过。有学者指出“,在孔子而言,以“三代”为其精神理想,对“三代”进行《左传》里,成公八年所记韩厥之言中开始提到‘三创造性反思和超越性回归,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精神代’(可见在孔子之前“,三代”观念

4、已经出现)。昭流动的连贯性的传承,而且体现了新的学派对历史公二十八年所记叔向之母言及‘三代之亡,共子之[3]2认识的内在自觉性与以“人”为主体的精神自觉性。废,皆是物也’。”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墨在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论语》中,基于人的生存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中都谈到了状态的、对历史精神的自觉和反思所阐述的“仁”“三代”。“礼”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深层精神特质和文化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文论《殷周制度论》中指心理,乃至于数千年封建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4]42际。”在该论中,王国维先生从制度变革的层面一“

5、、三代”及“三代”的历史意识自觉论述了“殷周之际”,周人是如何自觉历史兴衰并对所谓“三代”,一般是指有确切纪年的中国古代其在沿革中反思的。他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文明开端的夏、商(殷)、周三个王朝。也有论者认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为是指“尧”“舜”“禹”三个有贤德之君治理邦池的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又自其表言上古时代。《论语·卫灵公》记孔子言“斯民也,三代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X收稿日期:2008211206作者简介:丁峰(19772),男,甘肃武山县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

6、会发展理论。·26·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局面已遭破坏。“天下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无道”已经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这与“三代”的那[4]43[5]167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这样,他从周种“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的历史朝制度的变革“立子立嫡之制”“庙数之制”“同姓不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动荡的现实与理想的历史婚之制”三个方面论述了周人在制度层面上对殷人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对“闻《韶》则喜”的孔子来说,的革新;另一方面,从《尚书》和周革殷制中所体现借鉴历史以反思现实,已然成为神圣的使命。那的“

7、德”“(故知周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而么,以何为鉴?对孔子而言,最接近的、也最有说服制度典礼之专及大夫士以上者,亦未始不为民而设力、最有借鉴意义的历史莫过于“三代”。毕竟尧舜也”“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而尊尊、亲亲、贤时代作为上古的“黄金期”已过遥远。身为殷人之贤、男女有别四者之结体也。此之谓‘民彝’。其有后的孔子,只能通过“三代”兴衰的历史来反思现[4]55不由此者,谓之‘非彝’”)方面也对这一剧变进实。行了考察。在载有确切信史的论著中《,尚书》与《诗经》中如果说《殷周制度论》从制度,即“礼”的方面已有对历史反思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