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

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

ID:13811773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_第1页
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_第2页
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_第3页
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_第4页
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孔子仁的观念及其精神、文化意义孔子“仁”的观念,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其概念范畴包含道德伦理,讲“爱”、政治伦理,讲“礼”、哲学论理,讲“道”。其精神深深地影响并主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为中华文明谱写了不朽的篇章,也为世界文明发展史做出伟大的贡献。一、孔子“仁“的观念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周礼”受到冲击,子杀父,臣弑君,等“僭越”之事时有发生,人们希望恢复以“周礼”为准则的社会秩序。孔子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古代经典中有关仁的用法,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理伦学说,[①]不仅重新用人本主义精神解释了仁,而且把仁提升为最高的理想

2、。古代传统把天与人,祖先与后代、圣人与普通人统一起来的基本倾向与基本精神都被孔子纳入到了仁这个基本概念中,这样,仁就成了一个既能表现人类优良美德又能表现超越原则的包含性概念。仁的儒家起源可追溯到儒家传统经典的早期部分。仁最早出现在《尚书》中,在某些场合“仁”被写成是与仁有相同发音的“人”。在《诗经》中的一些公认为是后人添增的诗和前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仁”这一概念。到了春秋时代的早期,仁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道德与宗教概念;而到了人们诠注《春秋》的时候,仁无疑已成为一个大家普遍使用的概念了。在这些著作中,仁的含义既指某种特殊的道德品质,也指若干美德,尤其是那些与爱人、助人以及对父母行孝等等有关

3、的美德。仁的概念在春秋时代早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术语,为后来的儒家传统所理解的仁准备了条件。[②]总之孔子的“仁”观念一般理解为道德范畴,讲“爱”;政治范畴,讲“礼”;哲学范畴,讲“道”。1、从道德伦理看孔子的“仁”。观念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道德规范,“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塍》“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内容包涵甚广,其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且、互爱的意思。孔子认为“克已复礼为仁”,依靠主观道德修养,克服不符合礼的行为,使视、听、言、动都合于礼这就体现了仁。说明仁与礼合为一体,从血缘关系上讲,孝悌为仁之本。孔子要求人们“入则孝,出则悌”(《论

4、语·学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把孝悌的原则推而广之,运用于国家社稷就是忠君爱国。孔子说“孝慈则忠”(《论语·为政》)孝与忠是统一的。仁的内容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孔子指出“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即自己要示立于世。也帮助别人立于世,自己要求提高,也帮助别人提高。并主和推己及人,我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我,我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归结起来孔子有关于“仁”的道德规范有四条:一是“仁者爱人”,是仁的核心与原则;二是“克己复礼为仁”,是仁的手段和目的;三是“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仁的根本和途径;四是:“忠怒之道”是仁的实践和方法。A:“仁者爱人

5、”是仁的核心与原则。“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有人问孔子,何为仁,孔子答,仁乃爱人。知乃知人性。了解人性是最高的学问。爱人是仁的实质。儒家的仁爱要从四书开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前三本有孔子所说的话。儒家不单独谈爱而已,而是仁爱,或爱人。爱不能抽象的孤立存在,爱有对象,有责任,有社会性的。爱的内容包括仁、亲、孝、忠、恕等。B:“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仁的手段和目的。孔子所说的仁的另一个特点是为仁由己而不由人,即具有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孔子强调实行仁的自觉性,目的是要人们自觉地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C:“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

6、仁的根本和途径。教悌是仁之本,规定了儒家伦理的根本,或者说限定了儒家伦理判别仁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以血亲之爱的原则,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以缘为基础,以血亲家族为社会基本细胞的社会机构的特征。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以孝父敬兄为先,又扩大为“泛爱众人”爱父兄以外的其他成员。D:“忠怒之道”是仁的实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这是“仁”的积极方面,尽己为人谓之忠。“仁”的含义产不仅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还有另一方面“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方面合起来,称作“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仁的实践。因此,

7、仁的实践包含了为人着想。孔子认为,这就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之方”。“忠”和“恕”的做人原则也就是“仁”的原则。因此,一个人按“忠”“恕”行事为人,也就是“仁”的实践。2、从政治伦理看孔子“仁”的观念孔子说仁的基本性质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其特点是突出强调了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订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做仁。[③]孔子认为,礼的观念十分重要,离开了礼就不能敬事天地,没有礼,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