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荚膜染色

细菌的荚膜染色

ID:38161316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细菌的荚膜染色_第1页
细菌的荚膜染色_第2页
细菌的荚膜染色_第3页
细菌的荚膜染色_第4页
资源描述:

《细菌的荚膜染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细菌的荚膜染色(一)实验目的:学习细菌的荚膜染色法:(二)实验原理:由于荚膜与染料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荚膜,即设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的含水量在90%以上,故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三)实验器材1.活材料:培养3-5天的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俗称“钾细菌”)。该菌在甘露醇作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荚膜丰厚。2.染色液和试剂:Tyler法染色液:(见附二、(一)、14)、用滤纸过滤后的绘图墨水、复红染色液(见附二、(一)

2、、2)、黑素(见附二、(一)、7)、6%葡萄糖水溶液、1%甲基紫水溶液、甲醇、20%CuSO4水溶液、香柏油、二甲苯。3.器材:载玻片、玻片搁架,擦镜纸、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推荐以下四种染色法,其中以湿墨水方法较简便,并且适用于各种有荚膜的细菌。如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则效果更佳。1.负染色法:(1)制片:4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块,加蒸馏水一滴,取少量菌体放入水滴中混匀并涂布。(2)干燥:将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3)染色:在涂面上加复红染色液染色2—3min。(4)水洗:用水洗去复红染液。(5)干燥:将染色片放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

3、风冷风吹干。(6)涂黑素:在染色涂面左边加一小滴黑素,用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轻轻接触黑素,使黑素沿玻片边缘散开,然后向右一拖,使黑素在染色涂面上成为一薄层,并迅速风干。(7)镜检: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结果:背影灰色,菌体红色,荚膜无色透明。2.湿墨水法(1)制菌液:加1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少量菌体与其充分混合均匀。(2)加盖玻片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去多余的菌液。(3)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为荚膜。3.干墨水法(1)制菌液:加

4、1滴6%葡萄糖液于洁净载玻片一端,挑少量胶质芽胞杆菌与其充分混合,再加1环墨水,充分混匀。(2)制片:4左手执玻片,右手另拿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将载玻片的一边与菌液接触,使菌液沿玻片接触处散开,然后以30度角,迅速而均匀地将菌液拉向玻片的一端,使菌液铺成一薄膜。(3)干燥:空气中自然干燥。(4)固定:用甲醇浸没涂片,固定1min,立即倾去甲醇。(5)干燥:在酒精灯上方,用文火干燥。(6)染色:用甲基紫染1—2min。(7)水洗:用自来水轻洗,自然干燥。(8)镜检:先用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结果:背景灰色,菌体紫色,荚膜呈一清晰透明圈。4.Ty

5、ler法(1)涂片:按常规法涂片,可多挑些菌体与水充分混合,并将粘稠的菌液尽量涂开,但涂布的面积不宜过大。(2)干燥:在空气中自然干燥。(3)染色:用Tyler染色液染5—7min。(4)脱色:用20%CuSO4水溶液洗去结晶紫,脱色要适度(冲洗2遍)。用吸水纸吸干,并立即加1—2滴香柏油于涂片处,以防止CuSO4结晶的形成。(5)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观察完毕后注意用二甲苯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结果:背景蓝紫色,菌体紫色,荚膜无色或浅紫色。(五)实验作业:绘出Bacillus4mucilaginosus的形态图,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6、(六)注意事项1.加盖玻片时不可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观察。2.应用干墨水法时,涂片要放在火焰较高处并用文火干燥,不可使玻片发热。3.在采用Tyler法染色时,标本经染色后不可用水洗,必须用20%CuSO4冲洗。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