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744##综述#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摘要>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综述了全球范围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详述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对社会医疗、经济的影响,强调在社区卫生防治中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骨质疏松;诊断;发病率=中图分类号>R68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72(2009)09-1744-03EpidemiologyofPrimaryOsteoporosisMAJun-ling,GUOHai-ying,YANG
2、Xiao-dong.Beicai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re,Shanghai201204,China=Abstract>Prmiaryosteoporosisisapopulardiseaseprmiarilyaffectingtheagedpeopleinmodernsociety.Thispaperreviewstheglobal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rmiaryosteoporosis,andgoesintothedetailso
3、ftheinfluenceofosteoporoticfractureonmedicaltreatmentandsocialeconomy,andunderlinesthesignificanceofemphasisonosteoporosisincommunitypre-ventionandtreatmen.t=Keyword>Osteoporosis;Diagnosis;Incidence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得到完善与确认,并为世界各国所公整个历程来看,骨质疏松至少包括骨量减[4]症,其发病率
4、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认;200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少、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三个阶[1-2]7位。也有报道显示居常见疾病的第(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进一步段。在目前尚无精确定量检测骨强度方法[3][5]6位。骨质疏松症已被公认为严重的社对其进行了修订。的情况下,骨矿密度检测技术仍是骨质疏会公共健康问题。祖国医学无/骨质疏松症0的诊断,松诊断的主要手段,因此临床上主要依据[8-9]1定义历代中医文献对骨病的描述与记载甚为丰骨量来诊断骨质疏松症。随着骨生物188
5、5年,欧洲病理学家Pommer首先富,有骨痿、骨枯、骨痹、骨蚀、骨极、力学基础和骨强度检测技术研究的发展,提出/骨质疏松0一词,意为骨质减少,历节等,若根据其所述临床症状及发病机可以相信关于骨质疏松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组织学上可见布满孔隙的骨髓;1948年,制,骨质疏松症与骨痹、骨痿等描述颇为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整。Albright指出本病乃骨小梁形成减少、蛋相似,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变部位在骨,理论上,骨质疏松症的/骨量减少0白质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1955年,Sis-根据中医/五体0学说,骨乃肾所主,是指骨
6、矿物质和骨有机质呈等比例的减sions则明确骨质疏松是骨支持组织含量肾气是否充足和骨以及骨髓的生长发育有少,这是与骨软化症的根本区别点,而骨减少,而矿物质成分仍保持较高水平的一密切关系,肾虚则不能生髓,骨得不到充量临床上常用骨密度来表示。/骨组织微种骨内结构改变;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分的营养自然会出现骨痛、骨痿或容易骨结构破坏0(不仅是/退变0)是因骨吸骨密度测量仪后,许多发达国家的专家对折。收和骨形成失衡所致的自发的、进行性的骨质疏松的病因、易发因素、临床诊断和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组全身性过程;在骨松
7、质表现为骨小梁吸收变细、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加深了对骨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断裂,以致数量减少;在骨皮质表现为骨质疏松定义的认识。至1990年在第三届显微结构退化,致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板变薄、多孔;而类骨质带宽度正常。骨国际骨质疏松大会(丹麦哥本哈根)上骨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把骨质疏松症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虽然相关,但并不才明确提出其定义;1993年在第四届国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而易于骨折为特平行。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际骨质疏松大会上,骨质疏松的定义再次[5]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8、0。骨强度主要由骨险性增加是骨组织的/质0与/量0异[6-7]密度和骨质量两方面所决定。骨密度常的必然结果;骨骼的载荷能力降低,难可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矿物质的含以承受日常的活动和简单的动作,甚至机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量来表示,任何个体的骨密度是峰值骨量体的重量所产生的应力亦可引起微骨折乃领先人才培养项目(PWRd2008-3);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委课题(PKJ2008-Y24)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