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天人感应_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_明清以来苏州社会_火灾观_的考察

_天人感应_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_明清以来苏州社会_火灾观_的考察

ID:38143179

大小:180.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_天人感应_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_明清以来苏州社会_火灾观_的考察_第1页
_天人感应_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_明清以来苏州社会_火灾观_的考察_第2页
_天人感应_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_明清以来苏州社会_火灾观_的考察_第3页
_天人感应_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_明清以来苏州社会_火灾观_的考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_天人感应_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_明清以来苏州社会_火灾观_的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8月社会科学家Aug.,2012(第8期,总第184期)SOCIALSCIENTIST(No.8,GeneralNo.184)【历史纵横】“天人感应”封建说教的实践衡量———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火灾观”的考察彭志军(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自人类产生始,火便与其如影随形。一方面,火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演进;但另一方面,如何应对火灾又是人类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正因此,最初火灾较多地被看成是“天谴”,是对统治阶级政策失策的警告。面对火灾,官民较为普遍的方式是进行祈祷。明清时期的苏州虽然社会经济发达,但“天人感应”观在人们的火灾观中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且逐渐加入了道德色彩,而且渐渐变成了统治者教化民众的一种话语工具。为消灾弭患,在民众祈禳的同时,政府也较为强调在道德上对之加以引导,使民众的行为达至其所要求的标准,火灾默默地成为道德评判的依据。从各界对火灾的认识来看,其中隐含着一种处理灾害的逻辑,即天灾并非与人事无关,而正是相反。关键词:苏州;火灾观;道德评判;天人感应中国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2)08-0131-04本文拟将火灾看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时人的人口稠密,苏州城内火灾较为多发,光绪八年(1882“火灾观”为切入点,以管窥传统时代中国社会处理灾年)《申报》即指出火患频

3、繁是由于苏州是“通都大邑,害的逻辑。鉴于明清以来苏州府管辖的范围时有变店铺林立,居户栉比,往往易肇焚如,而且近来多用洋化,但苏州城区范围变化不大,基本与现在的城区范①油,更易肇祸。”围相当,所以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主要以明清以来对于火灾频发的状况,苏州社会各界普遍的行为的苏州府城为叙述的范围,必要时也会涉及苏州府所是进行祈祷,祈求神灵的保护,而火神庙则是当时官民辖的县、乡及以外的地区。祭祀火神的重要场所。苏州火神庙由申时行建于明万历年间,地点在清嘉坊东。火神庙建立后,经过康熙五一、“天人感应”的发展及表现:明十二年(1713年)、乾隆七年(1742年)、同治六年(1867[3](卷

4、36《坛庙祠宇》,P101)清以来苏州的火灾观年)三次修缮或重建。在乾隆七年的修缮中,知府觉罗雅尔哈善“拓地增建”,并有《火神庙重明清时期,苏州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是中修记》留存,今将其全文照录,以窥其“火灾观”。国传统城市系统中的中心枢纽城市,是中国传统商品五材中水火于人为至急,古者祀水以川渎为祀,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最为发达的地方”。[1]嘉庆元年而祀火以灶。且自五帝以来,设火政,修火令,周亦有(1796年)八月重浚苏州府城河时,费文悫公在其《淳碑司烜氏,其职綦重,后世火政既不复修,祀事亦乌可忽记》中描述苏州当时的状况时即写道:“顾其地当都会,也?国家怀柔百神,凡先农八蜡

5、,靡不报享,而火神秩市廛、阛阓栉比鳞差,灿乎隐隐,遂多叠屋营构,跨越侵在祀典。吴郡为东南要津,地大俗庞,金阊门内外居民[2](卷1《水利补》,P10a)百万家,室宇栉比,货物充牣,人浩穰而气炎郁,岁常逼,且烟火稠密,秽滞陈因,支流易壅。”由此可见苏州当时的繁荣景象。而正是由于商业发达与有火灾为民患。余自松江调繁是邦,莅事半载,朝夕鞅①《论火灾不关风水》,《申报》1882年4月11日(本则材料转引自《中国消防通史》(上卷),第1022页,但笔者循此线索查找该日《申报》,并未发现有该条材料,由于对文章内容较为重要,故仍将其转引至文中)。收稿日期:2012-07-24作者简介:彭志军,男

6、,汉族,1982年生,江西新余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区域经济研究方向09级博士生。131掌,思欲竭尽厥职,以和上下,迓天庥,凡在坠典,次第十百里之内,人人若狂,一会之费,动以千计,一年之举行。郡故有火神庙在清嘉坊,旧制卑隘不称,近岁虽中,常至数会,地棍借此饱囊,平民因此揭债。他如拥扩其址,久未即功,当祭无以妥神。乃偕二三僚属,相挤践踏,争路打降,剪绺抢窃,结仇构怨,命盗之案每与劝率,涓吉鸠工庀材,更择绅士郑培基、汪令燉、张酿于此,不止耗财于无益之地已也。至于乡民疾病,信凤翔、张士麟,俾董其事,群情踊跃,众力竞赴。阅四月鬼不求医药,专事巫祝,竟日彻夜大排牲醴,舞蹈

7、歌告成正殿三楹,高视旧倍之,广辟三之二,其前增筑观唱,以为禳解,巫师神婆听其剖断,今日请一神,明日台,两旁为楼各三楹,又于左方建文昌阁以应文明之送一鬼,幸而病愈,又须破酬谢,即或不愈,止云前求象,修梁高栋,材实甓坚,丹雘既焕,翼然改观矣。余维未善,不悔昨非,身死之后,反至衣冠无出,不能安葬,[2](卷1《风俗补》,P6)礼,凡有功德于民及能为民御灾捍患则祀之,火主烹愚妄至此,殊可哀也。饪,人一日不可无,厥德大矣,祀之所以报本,若罹其苏州迎神赛会之盛由此可见一斑。之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