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ID:38133562

大小:229.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_第1页
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_第2页
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_第3页
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_第4页
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工程食品科学2011,Vol.32,No.19125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刘天祎,潘道东*(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以获得高抗氧化活性乳酸菌菌株为目的,从泡菜汁、鹅肠、鸡嗉囊等材料中分离获得20株乳酸菌。以对DPPH自由基和O-2·的清除率为初筛指标,总抗氧化(T-AOC)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为复筛指标,筛选得到两株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菌株L8和L17。利用糖发酵实验、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发现它们均为干酪乳杆菌。关键词: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筛选ScreeningofLac

2、ticAcidBacteriawithAntioxidantActivityLIUTian-yi,PANDao-dong*(FacultyofLifeScienceandBiotechnology,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Abstract:Inordertoachievelacticacidbacteriawithhighantioxidantactivity,20lacticacidbacterialstrainswereisolatedfromkimchijuice,gooseintestinesandchicken

3、crop.StrainsL8andL17withhighantioxidantactivitywerepickedoutthroughpreliminaryscreeningbasedonDPPHandsuperoxideanionfreeradicalscavengingactivityandsecondaryscreeningbasedon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OC)andtotalsuperoxidedismutase(T-SOD)activity.BothstrainswereidentifiedasLactoba-cillu

4、scaseibycarbohydratefermentation,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testsand16SrDNAsequenceanalysis.Keywords:antioxidantactivity;lacticacidbacteria;screening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30(2011)19-0125-05生物氧化是生命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人体依赖这酶等,另外,乳酸菌还可以利用环境中的天然物质如一过程获得能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产生自由阿魏酸、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产生抗氧化能

5、力。基等活性分子,作用于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本实验分别以乳酸菌无菌体细胞发酵液和菌体细胞造成细胞损伤,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近年来很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O-2·的能力为初筛指标,对多报道指出[1-3],很多的恶性疾病都与体内大量自由基的20株乳酸菌进行筛选,获得5株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菌产生有关,如癌症、白内障、肝硬化、动脉粥样硬株,再以T-AOC能力和总T-SOD活力为复筛指标,最化等。所以,开发新型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健康食品,终选取两株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已经成为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1材料与方法近年来,一些发酵乳制品,由于具有抗氧化活性和

6、独特的口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许多体外实验证1.1材料与试剂明了一些乳酸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如Kaizu等[4]利农贸市场销售的泡菜汁、鹅肠、鸡嗉囊、鸭用动物实验考查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Lin等[5-6]报道肠、酸奶;宁波大学生命学院农畜产品加工实验室了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有抗脂质过氧化。但是,保存菌株。乳酸菌抗氧化能力的机制还没有得到统一,有些文献报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美国Sigma公司;焦道[7-8],乳酸菌代谢可以分泌出一些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酶性没食子酸、无水乙醇、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试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

7、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剂盒、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测定试剂盒南收稿日期:2010-12-23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2010C12015);宁波市创新基金项目(2010C92024);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009GB2C220412);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9366)作者简介:刘天祎(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E-mail:tianyiliu1986@126.com*通信作者:潘道东(1964—),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畜产品加工。E-mail:daodongpan@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