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价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价方法

ID:38130277

大小:255.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价方法_第1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价方法_第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价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价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12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年7月第33卷第4期JoumalofCardiovascular&Pulm0naryDiseases,July2014,Vo1.33,No.4DOI:i0.3969/j.issn.1007~062.2014.04.036·综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价方法王倩倩李宇陈忠[关键词]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115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14)04-612-03脑卒中以其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着目前尚

2、无理想的标志物供临床预测或早期诊断易损斑块。全人类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下面就目前临床中用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形势不容乐观。脑卒中病性的方法和手段做一综述。理分型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循证医学证据2.超声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易损斑块情况与进展性缺血性临床上通常以超声作为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检脑卒中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查方法。超声可以用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有效处理便成为预

3、防脑卒中的关键。因此,如何于术前评价mediathickness,IMT)、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形态、甚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以更好地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成为大家至可以判断斑块性质。临床常用的超声检查方法包括:B型关注的焦点。超声、三维超声、血管内超声(IVUS)、血管弹性成像技术以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易损斑块及超声造影成像(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由于(1)常规超声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点将斑块主要分为:该部

4、位的血流方向及性质发生明显改变,原本轴向的血流突低回声斑块、中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和不均质回声斑块。然部分流向分支方向,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即该低回声斑块内含有较多脂质和斑块内出血,无回声斑块则提处血流为低剪切力及震荡剪切力状态),形成涡流,故易形成示其内还有大量脂质或溃疡出血,血管内膜表面不平整、有粥样硬化斑块。而分叉处外侧壁的剪切力变化更为明显,故凹陷、以低回声为主的区域提示为溃疡区。强回声斑块则含外侧壁较分又脊部更易形成斑块J。低剪切力及震荡剪切有较多坚硬的成分,诸如纤维组织和钙化。

5、力促成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制有:①血流缓慢甚至淤滞有学者对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颈动脉管腔狭降低了局部脂质颗粒转运速率;②血小板和巨噬细胞的黏窄程度>70%)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发现有症状的患者颈动附性增加;③一氧化氮、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脉斑块中,低回声、中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的调节和翻译过程受阻J。58%、35%和7%;无症状的患者则为18%、41%和41%,结当粥样硬化斑块出现薄纤维帽、较大的富脂核心、活动果也得到了术后病理的证实。若术前超声检查斑块为低回性炎症、活

6、跃的血管重构及新生滋养血管以及斑块内出血等声或无回声,则提示了其易损性和不稳定性,可以作为外科特点时,就可称之为易损斑块J。这些特点会造成颈动脉管手术的适应证J。壁进行性增厚,并极易破裂而导致突发恶性脑血管事件的发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斑块内成份产生的回声变异较大,生。引起易损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巨噬难以通过超声回声的强弱进行准确识别,故难以预测临床事单核细胞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炎症渗出、变性、细胞凋亡坏件。此外,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检查者的经验死、氧化应激和脂质沉着、内皮功能

7、损伤、斑块的位置和应切与技术,对于判定斑块的性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力、正反相重构、MMPs/TIMPs比例失调和感染等。亦有许(2)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常规多学者研究与易损斑块不稳定相关的细胞因子及生物标志IVUS分辨率低,不能检出纤维帽,检测斑块破裂的敏感度仅物,但由于斑块形成和进展过程涉及多种因素,极为复杂,故为37%。而IVUS射频数据分析明显提高了富脂斑块的检出率,在区分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栓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j。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

8、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基于IVUS技术,对其图像灰度值进行校正,并提取血管壁组管疾病研究所血管检查室织位移及应变数据,最终获得有关血管壁的断层显微图像,通信作者:陈忠,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血管外科诊但在提示易损斑块方面的作用仍需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断及治疗。E-mail:chenzhong8658@vip.sina.com果以证实。肺血管病杂志2014年7月第33卷第4期JournalofCardiovascu1ar&PulmollaryDi8ea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