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戏剧化的_溺水者_论新世纪的_底层文学_

被戏剧化的_溺水者_论新世纪的_底层文学_

ID:38127984

大小:70.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被戏剧化的_溺水者_论新世纪的_底层文学__第1页
被戏剧化的_溺水者_论新世纪的_底层文学__第2页
被戏剧化的_溺水者_论新世纪的_底层文学__第3页
被戏剧化的_溺水者_论新世纪的_底层文学__第4页
资源描述:

《被戏剧化的_溺水者_论新世纪的_底层文学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史新思维·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被戏剧化的“溺水者”被戏剧化的“溺水者”———论新世纪的“底层文学”筅刘卫东既“政治正确”,又占据“道德优势”,在文学中关注“底在于一个有反对的目标,一个面对的是空旷的“无物之层”是一件很便宜的事,没必要渲染得好像文坛忽然具有了阵”,而这正是新世纪文学使用“底层”的原因。博大的“情怀”,这种心态对理解“底层文学”大有裨益。最近几不管本意如何,曹征路将他关于城市底层的叙述命名年才开始勃兴并迅速膨胀且受到广泛关注的“底层文学”,无为《那儿》(《当代》2004年第5期),具有很强的反

2、讽意味。疑是新世纪文学的“标志性建筑”,当然也是讨论新世纪文在小说中,精神有些问题的外婆经常唱“英特纳雄那儿一学时不可或缺的“景点”。本文力图在考察几部代表作品(《那定要实现”,而且固执地把“耐尔”唱成“那儿”。庄重的承诺儿》、《我们的路》、《炊烟图》)的基础上,对此现象做一点分析。如今沦为笑柄,而为承诺付出牺牲的人却得不到安慰,甚至要承担更多的牺牲。《那儿》的主要特点在于写了“底层”1.到彼岸去的反抗,他们不是坐以待毙,而是以“拼了”的心态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这种努力必将以失败告终。小舅与工“底层”这个

3、概念身份有些可疑(此前在当代语境中从厂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仅因为当年他在这里曾经有过未作为社会学术语被使用),不如“阶级”简单易懂,但是,辉煌岁月,还有他心爱的女人以及乌托邦幻想,他不能接它能取代“阶级”,也必有原因。简单概括一下,“底层”就是受工厂倒闭的现实。如同预料到的,小舅多次上访和控股指生活在社会结构下面的阶层,这样顾名思义地解释似乎工厂的努力都失败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选择了自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这样定义“底层”的话,正好落入杀。小舅是神圣和庄严地死去的,历史留在他身上的烙印一个陷阱。“底

4、层”说法据说来自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的还没有抹去:“他就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狱中札记》①,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将这一词汇重新发了那个英雄。他向往那种生活。那个人肩上扛着铁栅栏,身掘,在新世纪语境中使用并传播,肯定“有深意存焉”,因为上中了十几枪,可还在喊着,让他的狱友往外冲。冲啊,冲它是在与“打工文学”等概念的竞争中胜出的。与耳熟能详啊,为了明天,为了下一代,为了……冲啊,冲啊!”曾经是的“阶级”不同,“底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社会结构比做一代人的信仰,但是在今天被唾弃又是如此之坚决,小舅一

5、个多层次的“金字塔”,似乎“底层”之上还有“中层”、“上如同鲁迅《狂人日记》中的那个狂人,周围的人(主要是亲层”等层面,而这一说法也有“中产阶级”、“上流社会”做佐人)都认为他疯了,而只有他坚持认为“从来如此,便对证。这样,无形之中就化解了“底层”的矛盾指向,他们除了么?”所不同的是狂人“痊愈”,而小舅只能随着他不合时宜怨天,无法尤人(要尤的太多且抽象),而“阶级”在国人的的思想一起离开我们的现实世界,用外婆的话说:“那儿思维中,接着的就是“斗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好”。在“那儿”,无疑有着人类有史

6、以来伟大的梦想,但是,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他号召全世界跋涉者往往死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小舅自杀现场散落一地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新的世界。“阶级”和“底层”之别,就的斧头镰刀,告诉人们幸福与追求幸福有时候是一回事,292009年第4期评论小舅死时,一定是“身心舒畅,灵魂飞升”。在此之前,我们到彼岸去是“底层”的梦想,也是一切社会主义革命的只在“红色经典”中看到人物(英雄)频频为一种主义而死,目标,而目前它暧昧不明,但愿“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他们为的是让后人过上“幸福生活”,而后人显然没有实现现

7、的承诺在未来实现。不过,这显然不是《那儿》和“底层文他们的遗愿,因为这个“幸福生活”本身就是虚幻的乌托学”能够驾驭的问题,虽然它们之间有着血肉的、历史的,邦。小说用“我”的视角来写小舅,避免了对他的心理分析,因而也是当代的联系。为读者保留了想像的空间,同时也说明作者对这个人物还没有一定的把握,这也使小舅这个人物多少显得有些生造。2.“溺水”者如果说《我们的路》中的“底层”沉默得有道理的话,《那儿》中的他们反抗得也有道理,虽然沉默是“集体”,而读罗伟章的《我们的路》(《长城》2005年第3期)的时反抗是“个人”

8、。小舅无疑是理想人物,不可能存在于现实,候,常常会联想起鲁迅的名作《故乡》,不仅仅是二者都有也不可能是什么“方向”,只是为了说明作者内心的希望,相似的“回乡—离乡”结构,还有冬日阴云下凋敝的农村,虽然用的是畸形的形式。喧嚣多年的“那儿”随风而逝,小更令人悲哀的是,相隔了近一个世纪,这个农村几乎没有舅就是殉葬者。如果要为这场悲剧寻找责任者的话,或许变化。《故乡》如雷贯耳,罗伟章显然故意“犯冲”,决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