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其文.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的论文

其人其文.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的论文

ID:10310932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其人其文.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的论文_第1页
其人其文.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的论文_第2页
其人其文.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其人其文.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其人其文.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的论文其人其文.贾平凹与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 一、现实关怀与底层转向  论文联盟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成名以来,在文学思潮的纷纭变化中,贾平凹并不是一个追逐时尚的作家,但在新世纪的底层文学中,贾平凹却以《秦腔》、《高兴》两部长篇小说,成为这一文艺思潮中的重要作家,我们可以将这一现象视为偶合,即贾平凹不是通过对思潮的迎合,而是通过自己创作道路的延伸,将对底层现实的关注与这一思潮自然地贴合在一起,而与底层文学的相遇,不仅使贾平凹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而且也丰富了底层文学的创作。  在《秦腔》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农村的荒芜了。这里的荒芜,既包括土地

2、的荒芜,也包括人的荒芜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都离开农村到城市去了,在农村里剩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庄暮气沉沉。夏天智去世后,在东街甚至找不够抬棺材的人,君亭说,还真是的,不计算不觉得,一计算这村里没劳力了么!把他的,咱当村干部哩,就领了些老弱病残么!东街的人手不够,那就请中街西街的。庆金说:打我记事起,东街死了人还没有请过西街人抬棺,西街死了人也没请过中街人抬棺,现在倒叫人笑话了,死了人棺材抬不到坟上去了!从此处不难看出农村中的劳力少到了什么程度,那么这些人到哪里去了?无疑是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了。.cOm  不只是在小说中如此,在《秦腔》的后记中,贾平凹说,村镇出外打工的几十人,男的一半

3、在铜川下煤窑,在潼关背铜矿,一半在省城里拉煤、捡破烂,女的谁知道在外边干什么,她们从来不说,回来都花枝招展。但打工伤亡的不下十个,都是在白木棺材上缚一只白公鸡送了回来,多的赔偿一万元,少的不足两千,又全是为了这些赔偿,婆媳打闹,纠纷不绝。可见不仅在文本中如此,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也不仅是在贾平凹的视野中是如此,关于土地撂荒、劳力外出的报道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也都有所反映,90年代初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上书中,更是以乡书记的身份描绘了一幅比这里所写的更加令人惊心动魄的状况,可见这样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  在《秦腔》中,如果说夏天义联系着20世纪5070年代农村的社会主义传统,

4、那么夏天智则代表着儒家文化传统,热衷占卜的中星的爹代表着迷信或民间信仰。在小,说故事展开的改革开放时期,以上三种传统处于逐渐湮灭的过程中,小说也以这三个人物的去世为结束,表明了作者对处于瓦解状态的乡村政治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凭吊。在作品中。这三种传统与农村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作者的态度也较为复杂。  对夏天义的具体描绘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社会主义传统较为肯定的态度。这表现在夏天义在村民中所拥有的崇高威望、他处理事情的政治才能,以及他为维护农民利益所做的一些事情。在村里演秦腔出现乱子后,现任村领导惟一的办法就是把天义叔请来,在村中大旱、水库拒不放水的情况下,也只有夏天义出面,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5、。  我们说夏天义代表着社会主义传统,不仅在于他在5070年代是清风街的村领导,而且在现实的发展思路上,他仍延续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传统,与现任领导产生了分歧。这突出地表现在村里的主要工作是放在淤七里沟还是放在建农贸市场的争论上。淤七里沟是夏天义的发展思路,将七里沟淤平,可以为村里增加几百亩土地,这项巨大的工程因天旱等原因,以前失败了,但夏天义却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建农贸市场是夏君亭(夏天义的侄子)的工作方向,他拿了树棍在墙上划着算式给大家讲:以前清风街七天一集,以后日日开市,一个摊位收多少费,承包了摊位一天有多少营业额,收取多少税金和管理费,二百个摊位是多少,一年又是多少?对于淤七里沟

6、,他说:那里确实也能淤几百亩地。可你想了没有,就是淤地,淤到啥时候见效?就是淤成了,多了几百亩地,人要只靠土地,你能收多少粮,粮又能卖多少钱?在这里,夏君亭所考虑的是短期利益与物质利益,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逻辑,同时他也对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表示了漠视,正如秦安所说,农民只有土地,只会在土地上扒吃喝,而清风街人多地少,不解决土地就没辙。这几年盖房用地多,312国道又占了咱那么多地,如果办市场,不但解决不了土地问题,而再占去那几十亩地那几十亩可都是好地,天义叔他们曾经在那几十亩地上亩产过千斤,拿过全县的红旗的  夏天义不仅仅是社会主义传统的代表,也代表着村民的利益,正是由于代表着村民的利益,他

7、所代表的社会主义传统才具有活力,而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传声筒。在小说中他恰恰是由于不同意修312国道、保护四十亩耕地和十多亩果园而撂挑子的。  这里的两条发展思路以及两种与人民关系的态度,我们在5070年代的《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等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但与这些作品相比,《秦腔》并非以这一矛盾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矛盾也并未上升到两条路线斗争的地步。但与新时期的作品比较起来,小说则更倾向于社会主义传统,即使集体事业(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