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论文:老子的_不可说_论及其诗学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论文:老子的_不可说_论及其诗学影响

ID:38122087

大小:153.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论文:老子的_不可说_论及其诗学影响_第1页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论文:老子的_不可说_论及其诗学影响_第2页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论文:老子的_不可说_论及其诗学影响_第3页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论文:老子的_不可说_论及其诗学影响_第4页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论文:老子的_不可说_论及其诗学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论文:老子的_不可说_论及其诗学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老子的“不可说”论及其诗学影响王柏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就人们使用语言的日常经验而言,语言是传达的“无名”和“不言”思想。意义的工具。当语言有效地传达了说话人的意思,说1.道是宇宙发生的本源话人就不会意识到语言的存在;人们对语言的注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往往是从“言不尽意”或“不可说”开始的。于是,在一(四十二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二十五章)些关于语言的论述中,语言的罪责与缺欠似乎比功由于语言把人类混沌的若隐若现的知觉划分为绩大。

2、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始终回荡着对语言的否定清晰的单位,所以宇宙发生论神话中的混沌与创世性表述:“无名”、“不言”、“无言”、“不可言传”、“得意的对立恰好为这个过程提供了表象。老子曰:“无忘言”、“言不尽意”、“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与此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第一章)根据《说文类似的表述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出现在诗学中,如“恒解字》,“始”就是贞节少女,“母”是孕妇或哺乳的母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亲。老子的描述隐约暗示出,无名即一,一化生为二,难巧”⋯⋯老子的“道

3、常无名”是中国“不可说”思想则有名。《庄子·应帝王》讲述了闞、忽二帝为混沌的源头,而“不可说”是一个悖论,因为“不可说”是被凿七窍而使混沌死去的故事,它很可能来自中国远说出来的。白居易《读老子》诗云:“言者不知知者默,古的混沌—创世神话,同时,它也完全可以被看作是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对语言所作的隐喻性描述。文?”为了理解这个悖论,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在道尽管老庄的思想已经从神话转向哲学,但我们家看来,究竟是什么“不可说”。仍然可以看到,老庄对“名”的表述经常与对宇宙发老子

4、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常无名”。然而我生论的表述难解难分:“道”是无形的所以无名,后来们注意到老子也并不一味地否定“名”本身,就像肯才出现有形的万物和名,“名”就诞生在万物从无形定“常道”一样,他也肯定“常名”:“名可名,非常名。”到有形的时刻。“道”既是道路(引导)也是道说,又是而且,至少在下面这句话里,他明确论到了“常名”:宇宙的本原即“一”或“混沌”。“道”字所包含的多层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意义或许暗示了古人对一个完整的事件或过程的理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5、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解:言说把世界从混沌无形中引导出来。所以,即使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在老庄不说“名”而只说“形”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感以阅众甫。(《老子·二十一章》,以下引文只注章节)觉到“名”或言说的在场。老庄充分意识到,语言在创生世界的同时也破一、道可道也?坏了世界,正如七窍诞生了,混沌反而死去了。在老庄看来,无形、“混成”的道更为本源、更真,它“独立“道”这个概念从老子开始,就具有多重意义或而不改”(二十五章),它是“一”,它先于名,即无名、多个层面,关于这个

6、问题,许多学者都有讨论,例如不可说;它因其不可说而成全。傅伟勋的把道区分为这样几个层面:道体、道原、道2.化生为万物的道理、道用、道德、道术。以此为参照,本文将把道区道的这个层面与上一个层面密切相关。道是万分为以下六个层面,并从这些层面入手来阐述老子物发生的本原,但道生万物的方式是化生,道没有消·45·失,而是化生在万物之中,被万物共有,常存不息。老然而,A非a式的句子还可以作另外一种解释,子常以“根”、“玄牝”、“母”、“谷神”、“宗”等比喻道的那就是道的第六个层面。这个层面。然而,由于世人

7、只见万物的外在形象,却6.自然之道见不到其中隐含的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道的本义是道路,道路使此地和彼地相连,但它欲,以观其徼。”(第一章),这使道隐没无名。这里的不是任何固定的存在之地。正如《庄子·齐物论》所“无名”就是不显赫的意思,我们今天也常用“无名”谓“道行之而成”,道是万物运化的过程。所以道既不形容某种默默无闻的状态。然而,尽管道不可名且隐是不存在也非抽象的存在,也非具体的存在物,它是没无名,既然它就在物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名存在本身。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对存在本身不从

8、古至今传承不灭。所以,“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能问“什么”,因为它不是存在者,我们只能问“存在⋯⋯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可以从这个意义上得到解如何”,即每个具体存在者如何存在:其过程、样态、释。认识到这一点,下面这段话也就容易理解了:“大与其他存在者的关系等。尽管两千年前中国的老子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的思想与本世纪的西方学者的思想背景悬殊,但在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思考存在与存在者的问题上确有相通之处。大道不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三十四章)称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