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书_亡名氏脉经_佚方考

敦煌遗书_亡名氏脉经_佚方考

ID:38113840

大小:162.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敦煌遗书_亡名氏脉经_佚方考_第1页
敦煌遗书_亡名氏脉经_佚方考_第2页
敦煌遗书_亡名氏脉经_佚方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敦煌遗书_亡名氏脉经_佚方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4月第18卷第4期362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pril2012Vol.18.No.4【理论探讨】敦煌遗书《亡名氏脉经》佚方考1121刘喜平,李沛清,辛宝,张侬(1.甘肃中医学院,兰州730000;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30000)摘要:敦煌遗书《亡名氏脉经》源于王叔和《脉经》,但更接近王叔和《脉经》

2、原貌。敦煌《亡名氏脉经》残卷存方计13首,惜已残缺,但其中7首方剂即桂枝汤、葛根汤、摩风膏、瞿麦汤、滑石散、平胃丸及前胡汤记载详实,易于辨识,在考证王叔和《脉经》古佚医方方面提供了重要线索,弥足珍贵。关键词:敦煌遗书;《脉经》;《亡名氏脉经》中图分类号:R22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250(2012)04-0362-03王叔和所著《脉经》在阐述脉象的同时,涉及到十二类十七部,涉及十几个卷号,其内容主要以脉诊[1]许多方剂,这些方剂大多为张仲景方,可资考证,为主,并参以望、闻、问等其他诊法。在S·5614但

3、经林亿校正后多数方剂被删除。有学者认为,这(“S”编号,即SirAuelStein编号之缩写。该编号是些方剂属古代方剂,其中有69首方剂待考,但有许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所藏斯坦因氏(SirAurel[2]多方剂早已佚失,无从考证。敦煌遗书《亡名氏Seejn)窃取的敦煌遗书。下同)《平脉略例》、《五脏脉经》源于王叔和《脉经》,更接近王叔和《脉经》原脉候阴阳相乘法》,P·3655(“P”编号,即Pellot貌,对于王叔和《脉经》的考证,特别是对王叔和《脉ChinoisToven-hovang编号之缩写。该编号是法国巴经》中古佚医

4、方的考证提供了重要线索,有重要的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伯希和(PaurPellot)窃取的敦煌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遗书。下同)《七表八里三部脉》、《青乌子脉诀》及1现版《脉经》方多删除P·3287中均分别论述了脉诊部位、方法、脉象特征林亿在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校勘《伤寒论》、及主病等问题,其中有些内容直接承袭或转录自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校勘《金匮要略》之后,于熙叔和《脉经》。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校注《脉经》。据学者考在P·3287卷子中,前后依次介绍了5种医学[3]证,王叔和《脉经》曾引用了大量的古佚医书,原

5、书内容,其中第一二四部分均有出处,分别相当于《素中曾有大量方剂,仔细分析现版《脉经》我们仍可看出问·三部九候论》、《伤寒论·伤寒例》和《伤寒论·全书存有大量方剂的痕迹,林亿在校注过程中几乎删辨脉法》。而第三和第五部分皆论辨脉之法,其前7除了全部方剂。据崔锡章考证,林亿在《脉经》一书的行后6行残缺,现存3571字均不详其撰者和出处,校注中,共计对28处的方剂或方名进行了“删汰未马继兴在《敦煌古医籍考释》中将其命名为《亡名氏[4][5]。在P·尽”或直接的删除,数量可谓多矣。脉经第一种》和《亡名氏脉经第二种》脉学虽与临床有着密切

6、的联系,但作为脉学专3287卷中,不避六朝梁武帝之父肖顺和唐睿宗李旦著,保全大量方剂恐与全书主旨不符,故林亿从全书之讳,出现了“顺”和“旦”字,而却避唐太祖李渊、唐之宗旨与功用出发,删除一些方剂对全书尚不能造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之讳。由此可见,敦煌遗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脉经》校注之前,林亿等人书《亡名氏脉经第二种》的撰写年代当在六朝时期,已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作过系统的整理校注,而其传抄年代可能在唐高宗李治或唐显宗即位期在《脉经》中删除的方剂,在这两部著作的各个条文间。赵健雄在《敦煌医粹》中则认为,其传抄年代当[6

7、]之中保存完好,使后人得以考证,以窥古籍原貌,但在唐·武则天(公元684~701年)时期。但无可其中有许多方剂,特别是“只留方名,不注方源”的争议的是,其传抄年代绝对早于熙宁元年(公元这一类方剂,则无从考证,十分遗憾。1068年),即林亿等人开始校注《脉经》的时间。2敦煌《脉经》更具古貌从全篇内容来看,敦煌《亡名氏脉经》与王叔和王叔和所著《脉经》约成书于3世纪265至316《脉经》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敦煌遗书《亡名氏脉经年,历经辗转传抄流传而来。该书传承混乱,版本众第二种》曰:“凡脉浮洪相类,滑数相类,沉伏相类,多。现在我们见

8、到的《脉经》是林亿等在北宋熙宁迟缓相类,微涩相类,软与涩相类,细与微相类,牢实[7]元年(1068年)的校正版本,林亿等的校定对《脉相类,弦紧相类,软弱相类,芤虚相类”;《脉经》卷经》的内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积极意义不言而一曰:“浮与芤相类,弦与紧相类,革与实相类,滑与喻,但最大的缺憾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