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鑑賞

古籍版本鑑賞

ID:38112424

大小:4.5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古籍版本鑑賞_第1页
古籍版本鑑賞_第2页
古籍版本鑑賞_第3页
古籍版本鑑賞_第4页
古籍版本鑑賞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籍版本鑑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籍版本鑑賞—從珍惜善本祕笈說起古籍版本鑑賞—從珍惜善本祕笈說起漢學研究中心資料組◎盧錦堂在珍貴文化遺產日益受到國際間重視的今日,古籍善本蒐藏自亦隨而成為其中一個注目焦點;古籍數位化更是各重要古籍典藏機構的發展主流。從根本上說,珍貴古籍具有文物價值,版本的真偽優劣尤其不容忽視,因此,古籍版本鑑定既屬專門,又是必要,無論公私典藏,抑或推廣利用,都應留意此一基本功夫。本專欄擬每期一個篇題,整體論述範圍包括古籍版本鑑定的方法、作偽的辨識、各類版本的選介、版本常識中若干問題的解說,並旁涉古籍的現藏情況、編目著錄、修復維護、影印重製、拍賣行情等相關項目;盡量多舉例證,輔以書影,必

2、要時酌增注釋,篇末還附加「延伸閱讀」,列出重要參考書目。總之,期望對公藏機構或個人蒐購古籍,能有所助益;若慣閱現代圖書的讀者又因而引起進一步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從了解鑑定的過程中更能懂得如何賞識古籍,則尤為萬幸。◆古籍版本鑑定的重要性2002年夏,從一舊書商手中得見一部二十四卷本,唐王冰註,宋林億等校正的《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完整無缺,說是宋版,高價購自大陸某地。但經初步觀察,感覺該書紙張十分可疑;而最明顯的是,各冊內文首葉的同一藏書印,印色不一致,應是影印套色所造成,不是鈐印上去的;書中看似手寫的題記,墨色並未滲透紙背,實屬影印;何況近時在坊間,如拍賣市場等出現的

3、宋版書,多是殘卷零葉,罕見一部完整的,因此認定該書並非宋版原刻,不過是影印本而已。隨後,在今人所編一部記述中醫古籍版本的書中,得知有1922年惲鐵樵影印本,所附書影,其中藏書印即與前述舊書商的本子相同,(注1)由此更取得影印的明證。從事古籍買賣,可因不明版本而導致金錢上的損失,不得不格外慎重。其實,不明版本所導致的損失,主要的還不是金錢方面。古人著述中不乏有關誤用劣本的笑話,如明陸深在《儼山外集》卷八《金臺紀聞》下記載:「金華載元禮,國初名醫,嘗被召至南京,見一醫家迎求溢戶,酬應不閒。元禮意必深於術者,注目焉;按方發劑,皆無他異。退而怪之,日往觀焉。偶一人求藥者既去,追

4、而告之曰:“臨煎時下錫一塊。”麾之去。元禮始大異之,念無以錫入煎劑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爾。元禮求得其書,乃餳(麥芽糖)字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93年6月號.15耳。元禮急為正之。嗚呼!不辨餳、錫而醫者,世胡可以弗謹哉!」則是一字之差,足以誤人性命。又見詩文名篇流傳,有賴於善本,如宋歐陽修《六一詩話》所記一則故事:「陳舍人從易,當時文方盛之際,猶以醇儒古學見稱,其詩多類白樂天。蓋自楊、劉唱和,西昆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昆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云“疾

5、”,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後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則是一字之差,涉及創作優劣。上述事例亦同時證實對古代文獻的整理研究,版本鑑定無疑提供了可靠資料。再者,同一古籍,會有多種版本行世,如唐代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等著名詩文集,其中時代有早晚,刻印分優劣,都有鑑定的必要。此外,還應留意一些刻本,由於刻書者妄加刪改,或是書商為了牟利,草率從事,如明萬曆間刊本《雲間雜識》,原八卷,有者殘存前三卷,書商即把卷一、卷二、卷三挖改為卷上、卷中、卷下,就這樣以殘本冒充全書,若不經鑑定,信以為真,則錯誤可想而知。(注

6、2)古籍版本鑑定的重要性,於此可見一斑。◆古籍善本的訪求從古籍版本的鑑定中,發覺珍貴的圖籍愈漸不可多得,這種情形長久以來即已存在,所以藏書家無不千方百計訪尋善本。以古代為例,劉尚恆〈略論中國藏書文化〉一文即記載說:「宋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竭其俸入,以事鉛槧”,“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見《藏書紀事詩》卷一)。明胡應麟“以嗜書故,有所購訪,時時乞月俸;不給,則脫婦簪珥而酬之;又不給,則解衣以繼之”(見《藏書紀事詩》卷三)。⋯⋯清馮舒、馮班及何大成,聞寒山趙氏有宋刊《玉臺新詠》,于冬月“朔風飛雪中,挾紙筆,袖炊餅數枚入山,徑造其廬,乃許出書

7、傳錄,墮指呵凍,窮四晝夜之力,抄副本以歸”(見黃琴六《第六弦溪文鈔》卷二〈讀知不足齋賜書圖記〉)。陸漻自言:“十五歲家貧失學,喜借書,晝夜抄寫。嚴寒乏炭,屈足腹下,冷暖交換,見者匿笑”(見《藏書紀事詩》卷四)。還有用自己的山莊、田地,甚至美婢去同人家換書的,明代王世貞、朱大韶、清代馬思贊,就有這類例子。至於斷圭殘璧的好書,為了使其延津之合、浦合珠還,經年求索。明代徐藏的《何氏語林》花了二十年的精力,東尋西訪才配成完帙;清代郁禮藏厲鶚的《遼史拾遺》手稿,中缺五十紙,結果從拾字僧的廢紙簍中得之。」(注3)即使時至近今,愛古成癖,亟力追求善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