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10178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感受新加坡职业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感受新加坡职业教育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之所以能进入到发达国家之列,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发展教育,最大限度开发人力资源。其全国财政收入的28%投向教育,各类型学校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提供,所以他们的学校设施都很先进、齐全,更换及时;本国学生费用相对很低,基本上不用家庭负担;学校教师待遇很好,使每个老师都能全心全意工作,以求保住饭碗。前不久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学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感受了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一、教学计划的时间性强,实用性强。他们学校有文凭的专业教学计划,相当于为企业提供熟练工人的培训计划,轻理论,重实践。其制定过程一般是由国家科技
2、局根据需求意向直接向学校提出,然后由学校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对口考查、调研,看他们需要的人应具备哪些能力或专项技能,技能达到什么水平,通过论证后提出教学计划和设备投入计划,报政府同意后,学校才开始招生教学。这种模式很像我国正在提倡的“菜单式人才培养”,其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性很强,操作技能熟练,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期短。二、不一样的学制新年加的职业学校有着与中国不一样的学制,他们每学期安排20周,一般1-8周学习,第9周放假,10-16周学习,17-19周放假,第20周考试,这是根据他们国家没有明显四季的独特气候条件决定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因与我国明显不同而给我们留下
3、了深刻印象。三、南洋理工学院在课程安排上实行很独特的双轨制,即某专业每一学年的课程都分成A、B两个独立的组合,其对应的学生也被分成A、B两组,每一组修读不同的学科组合课程,同时进行;一个学期后,两组学生交换学科组合课程进行学习。以计算机专业文凭学员第一学年课程为例:第一学期A组课程第一学期B组课程课程名称课时课程名称课时工程科学30电路原理90电机原理75数位电子75模拟电子学90工程绘图45计算机编程75PCB设计45语言交流技巧45生产力与创意思维60项目45工程项目45互补课30互补课30第二学年与第三学年的学习也采用同样安排。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先进、实用的安
4、排,其优点主要有:1.把同专业同年级学生分成了两组,控制了专业实验器材的数量,提高了利用率;2.一个专业专任教师上下半年教的课程不变,减小了教师备课负担,却提升了教师对该课程的熟练程度;3.课程结束后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下一学期可抽空到另一组听课或实验,为补考或重修带来方便,也减少了学校的负担;4.由于每学年某门课程连续地学生学习和实习,可以不间断、有规律地向企业或教学工厂提供见习学生,方便他们生产(工作)的连续性安排;5.同一学年的两组课程组合间联系不多,可以方便地根据政府、企业需要调整教学计划而不必担心产生较大影响。四、在南洋理工学院和参观到的其它职业学校中,我们
5、基本上没有看到大批类似于我国学校的学生教室,而是实验、实习、教学合用者居多。在他们看来,实验、实习室即教室,教室即实验、实习室,理论教学与实验是不能分得太开的,再多建教室就是浪费。五、教学方法先进他们学校为每一学年每一门课设立专门实验室,教师将授课内容模块化,一课一实验学生容易掌握,类似于现在正在我国推广的印度MCLA教学模式。另外,教师在双轨制下往往连续教授同一课程,备课负担小而课程熟练程度高,再加上经常在教学工厂里带项目,技能实用,所以学校虽没有安排教师校本培训或进修的环节,老师们却总能保持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最贴近企业需求的先进技术。六、南洋理工学院师生最引以自
6、豪的是他们学校的教学工厂,这也是他们学校最大的办学特色,新加坡仅此一家有,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很大,很多其它学校一直想仿效,但都不成功。教学工厂是指企业需要开发某一项产品,自已又没有这个技术力量或不愿投入这方面的精力,于是就到学校投入经费建立实验室,由学校师生为其开发新产品(技术)的实验基地。一般来说,学校前两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某一专业技能(课程)掌握较好,就会被推荐到教学工厂与教师一道为企业开发产品,在工作过程中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提升了他们钻研的积极性。教学工厂为学校提供了实验实习设备(场所),提供了研究方向,研究过
7、程又培养了专业教师队伍,其研究成果全部无偿归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基本上没有分成,这一特点在我国很恐怕难以进行推广。在教学工厂进行产品开发时,很多时候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该校有一整套无界化合作的制度,以保证各专业科室、教学工厂、各系统间合作畅通无阻。比如设计机器人等产品,需要计算机人员编程序,需要无线电专业设计线路,需电械专业制造模型,需生物工程专业提供生物工程知识,需人力部门进行市场开发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