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

ID:38110010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_第1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_第2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_第3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_第4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日期:2010/6/2]来源:  作者:[字体:大 中 小]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无业可就”和企业招工荒“有业不就”的现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促进大学生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岗位、就业人数、社会需求、专业供给等方面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高校毕业生总量、存量不断增

2、大,出现: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就业难,“无业可就”,另一方面,企业招工荒,“有业不就”的现象。作者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是造成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树立怎样的择业观等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我价值。一、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因素 择业观,通常是指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择业观对人们的求职、择业、就业准备等多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择业观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经济

3、收入,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经济收入是职业选择的基础因素。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把经济收入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都喜欢高薪的职业。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将其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但重要的一点是,经济上的回报应该与所付出的劳动相适应,脱离这一点,片面的追求高的经济收入则会适得其反。大学生都希望能够通过职业生涯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使自己的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考虑哪个行业、哪个工作岗位更符合自己的

4、兴趣爱好、特长更能发挥自己的才华,更加注重和偏爱这样的岗位和职业。大学生更是渴望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以实现自我价值,这一因素是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较高因素。  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密不可分的。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优先位置,以事业为重,个人服从国家需要,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到基层一线去,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社会价值是人们选择职业的最高追求。二、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一)时代性  (二)主体性(三)差异性 三、大学生

5、在择业观上存在的问题  1.就业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上职业院校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等待学校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找个“铁饭碗”,或者通过参加招考能在行政、事业单位找个比较稳定的单位,认为有可终生依附的单位才叫就业,希望一职定终身,不了解当前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在大学时代学习的好习惯、好态度、好学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6、,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2.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舒适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新一代大学生大多是改革开放10年后出生的,衣食无忧,依赖父母的思想较为严重,缺乏独立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工资、奖金、待遇等问题,只图回报,不愿付出,缺乏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从而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3.不了解就业政策,不清楚就业形势,是“等、靠、要”就业思想的根源。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用工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选人、用人的制度和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注重选拔职业素质高、职

7、业能力强、知识结构好、具有务实创新精神的人才,就业政策从政府规划企业安置的模式转变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依靠政府、企业不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式。从当前总的就业形势来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不断加剧(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00多万人,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万人,不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4.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自我价值评价不切合实际,是“高不成,低不就”择业心态形成的直接原因。部分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

8、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已,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此外,绝大部分毕业生,社会阅历浅,90%以上既没有多少社会工作经验,又缺乏基层实践锻炼。但在求职中还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觉得自己干什么工作都行,对用工单位挑来拣去,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去,有了自己想要的工作岗位又因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用工单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