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98367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培养烈山中心校新南小学周敏(电话:1585614185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精心设疑,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维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的问题有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在教学中适时地启迪思维,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
2、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阔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思维的契机,提升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我将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设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因疑诱思,以疑获知。如我在教学“体积的意义”一课时,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
3、,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石子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而苦苦思索时,看准火候,我及时导入新课,并激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正确解释这个现象。又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先出示这样一道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这种“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思维的位置上。二、巧“
4、问”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巧设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是培养思维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接着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记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又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地议论。我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等到了培养,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
5、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这样找到的结论记忆的也很牢固。三、制“错”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冲突,进而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2-32÷4。大多数同学的计算步骤如下:①32-32÷4=0÷4=0,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2-32”,消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同学的计算步骤是:②32-32÷4=32-8=24。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
6、推舟地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两种计算哪种计算正确?顿时,同学们纷纷争论: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见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对问题的答案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我顺势引人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我板书“四则混合运算”讲授新课,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四、设“障”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创“难”可在某课堂或某段知识前抛出,使学生看到
7、所学知识最高点,经常保持一种学习的未完成感。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出示两组题:①1.6÷0,15,15÷0.15;②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培养“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思维能力。五、求变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的规律
8、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校始终感到新鲜和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