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

ID:38097510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_第1页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_第2页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_第3页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_第4页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汤毅鸣整理高中语文教材几经修订,呈现出与老教材迥然相异的各个方面的“新”特点,无不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惬意感。笔者以为,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2.凸显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3.注重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4.彰显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尤其是文学作品在全套教材高达60%的比重,更是前所未有的。根据高中语文新教材必须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是落实新教材的坚实墓础 转变观念是实施新教材的关键。教材是本,教法是宝。使用新教材,必须先

2、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本”新观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鼓励人的自立发展为旨趣,以爱为核心,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趋向,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有一个致命弊病,即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师”本主义,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没有“授人以渔”。叶圣陶曾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讲课。”①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如

3、果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还没有遇到一位明智的脑力劳动指导者,那么他就再也无法学会真正的思考了。学生的作用在于积极地思考、研究,无论是知识的感知、理解、掌握过程,还是巩固、应用过程,都是在思考活动中、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一个学生来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应该用在思考和研究上。所以,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发展情况,而不仅仅是唯一的考试成绩。新教材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当然,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树立正确而又崭

4、新的教材观。教材中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不是目标,教材只是为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材料,是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的例子──即学生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例子和学习写文章的样本。教材是为了给学生以示范和引路,这只是“一掬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江河湖海”。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仅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恰恰相反,而是要以教材为纽带,向社会生活辐射,获得更多的材料,并且正确地引导学生在领悟了阅读的方法、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后,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这样,才有可能跳出所谓“讲深讲透”的误区,将“生本”观念落到实处。只是,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忽略了与新

5、教材配套的“读本“的阅读指导,这种把“读本”当成点缀的想法和作法是缺乏新的教材观的典型表现。如何有效地使用好“读本”是每一个教师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不可不重视的一环,如果仅仅把目光停滞在有限的“必修本”上,既是不可原谅的资源浪费,也是对以“生”为本的莫大讽刺。 二、新的教学观念必须以具体实践为平台,渗透、夯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 1.教学内容是渗透、夯实的物质基础 教师与学生以教材为媒介,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但是即使是新教材,因为它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要灵活有效得处理好教材。譬如说,不同地域学生的基础不一样

6、,其感知、领悟的能力也就不一样,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文的切入、启发、激发和组织等等各个方面也就要有所区别,形成有效的个性。 另外,与新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是“必修本”的补充和延伸,我们切不可视为有无。我们知道,单凭一本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培养语文能力是不可能的。《语文读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移到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自学能力。笔者的做法是,在学期初,组织学生商讨,制订阅读计划;在落实过程中督促检查,并力求方式的多样性,努力做到有趣、有益、有效,以免规定的任务流于空谈。这样做下来的效果相当明显,它既拓展阅读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又在潜

7、移默化中关注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乃至阅读意识和能力。 2.正确的教学原则是渗透、夯实的灵魂 首先,应该遵循有序原则,在有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定的系统。新教材阅读训练可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写作训练也分为三个阶段,口语训练分为两个阶段,构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各自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训练体系,对能力作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了语文学习的阶梯式上升的特点。其实,这一点在教材的编排上已经很好得得到了体现。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除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阅读心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中心目标外

8、,还应该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