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校本研训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校本研训实施方案

ID:38096905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高中新课程校本研训实施方案_第1页
高中新课程校本研训实施方案_第2页
高中新课程校本研训实施方案_第3页
高中新课程校本研训实施方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校本研训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新课程校本研训实施方案一、基本理念校本研训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二、指导思想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兼顾教师与学校的需求、个人专业发展与学校效能

2、提高的整合,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三、领导机构组 长:刘启军副组长:高峰组 员:各科教研组长四、研训活动任务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管理能力。五、教研活动时间1、星期二下午:单周:年级语文教研组 双周:校级语文教研大组学习份2、星期三下午:单周:年级数学教研组学习              双周:校级数学教研大组学习3、星期四下午:单周:年级英语教研组学习              双周:校级英语教研组

3、学习4、单周:其它各科教研组学习,双周:全校全体教师学习。六、研训形式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研训活动、促进式研训活动、学科整合式研训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思考、省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自定个人研训学习、专业提高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4、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研究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达15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20节以上,教务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及校长听课达30节以上;教师每学期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1篇,研究性论文1篇。2、同伴互助:以学科组和学习型小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研训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每学期召开校本课堂教学研讨会2-3次,以不断促进提高。3、专业引领:

5、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名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要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请各学科教学骨干进行校内讲座。同时,将骨干教师及优秀专家请进学校,引进他们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作为新教研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发展。4、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滚动性条件。七、研训活动要求1、研训活动管理要求⑴各组长做好研训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研训活动。⑵做好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做好教研活

6、动总结。⑶各教研组活动情况及时汇总反馈。⑷提高研训活动质量。⑸各教研组成员均要按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⑹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挂构。2、教研活动设计要求⑴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⑵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⑶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⑷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影响,每月学科组和“学

7、习型小组”分别交流一次。八、校本研训奖励1、将教师研训情况记录放入教师个人档案。2、将教师的提高与教师“发展性评价等级”结合。3、每学期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科组”的评比活动。4、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5、与教师个人期终“教育教学量化等级”挂钩。6、将教师的研训结果与教师的升等晋级、评优挂钩。                                  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2009年1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