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89947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问作者:邹瑾
2、来源:
3、点击数:872
4、时间:2012/3/3013:19:11◇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路小学邹瑾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和英费乐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的或实验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新课标强调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应先丰富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天生的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5、吗?带着上述问题,我们对学校的“小学数学问题与习题关系的研究”课题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在常态课中问题意识的表现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水平作了调查,请看下列课例资料背景:《小数解决问题》(随堂听课课例)在这一节课中这位老师是这样教的:“这一节课,我们要用小数四则运算来解决问题,怎样进行分析解答的,下面请大家来读一遍题目,”读完题目后,就开始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问答式的言语交流活动。而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多是以课本上的方法的解答为主,让学生反复说出解题的步骤,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至于在“质疑问难”方面,多是问学生“你们都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最多也就是让学生可以举
6、手提出问题,但从该课的课堂实况来看,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学生而是忙于去做作业。总而言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薄弱,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十分贫乏。在这一节课中既看不到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也见不到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痕迹。而实验班《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老师创设了以《超市购物》的情境,激起学生求知“这些有带点的数怎么看?它和过去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数怎样读?怎样写?”等。学生提出想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不仅是数学问题的提出数量,而且从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质量上来看,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非实验班的整体活动中,学生只是提出比较浅表性的问题,其中还有相当多的问题,从严格的意义上来
7、说是问句,而不能算为“数学问题”。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上,学生指着黑板上的数问“这个数是什么数?它怎么写?怎么读?”这只能算问句。而不会提出“分数有什么特征?它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数有数位吗?分数有计数单位吗?”这样的数学问题。实验班的学生所表现出的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强烈得多,学生整体参与提出数学问题的面广,提出问题的知识涉及面也宽,特别是会提出联想性的数学问题。如实验班一节数学概念课《质数与合数》中,学生一接触课题就会提出“质数与奇数有什么区别?质数跟奇数一样吗?能不能说成‘除了2以外的偶数就是合数’?小数能分成质数与合数吗?”等等。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班与非实验
8、班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水平形成较大的反差,结果证实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德能力不是天生的,而且是靠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与提高的。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既有学生“不为”的问题,也有学生“不能”的因素。学生从“不为”到“为”,从“不能”到“能”,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下面结合我校课题研究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首先遇到了问题并且认识到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前提。精心设疑置问,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趣促思,以思获知,有效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智能和潜能
9、。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创设出能引发学生产生学习疑惑的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激起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矛盾创设情境,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心里产生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猜想的手段,激起学生的悬念产生数学问题。如进行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时,设计从生活实例引入,学生观看生活录像,当学生看到篮球架、自行车三角架、路灯支撑架、吊车等常见的物体形象时,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这些物体的某一部分都是做成三角形的?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学生怀着强烈
10、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在课堂操作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浓烈的求知欲并积极进行对比思维。二、营造教学民主氛围,培养学生“好问”的心向与习惯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为课堂学习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善待学生的问与答,培养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新知多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求索点,即使学生提出不是本课时教学任务的问题,也采取鼓励的态度予以肯定。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课题揭示后,学生就提出如下想要学的问题:“圆有什么特点?圆周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