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87741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5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朗读是以强调眼、脑、口、目同时活动、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多么的重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他们受到课文的感染,激发感情,提高鉴赏水平,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从而发奋学好祖国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实际上是“读”的综合运用。指导读书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手段,那么在朗读中怎样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见解与各位同仁商榷:一
2、、通过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音乐美通过朗读,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美,准确体会到文章语言绘声绘色、描形状貌的特点,从而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新创造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学生在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内容后,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启发学生凭借阅读材料,通过联想、想象使文章的景物活现、事物活化、人物活脱,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所见,说一说自己的所闻,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而且还可以培
3、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智慧的形成奠定基础。如:《穷人》一课,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眼前出现的画面是否感人?为什么?读后让学生说说每个画面给自己的印象。从渔夫和桑娜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知道渔夫和桑娜的善良。二、通过朗读,可以品味出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情操气质、人格品德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只有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精神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书本的语言和它所提示的内涵在学生的心里驻足。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阅读,唤醒学生
4、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氛围,才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再加上学生想象,带着问题默读静思,潜心会文,理解蕴含于课本语言的内涵。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又那么多的人来吊唁“伯父”?(2)为什么听了“伯父”:“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思考,联想时代背景,学生明白了问题的答案,同时学生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在黑暗的旧社会不懈地与反动派作斗
5、争,关心人民的疾苦,是一个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让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联系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如《一夜的工作》,文章中作者用很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他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目睹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中有一副插图,生动地描绘了周总理深夜批阅文件的情景,当学生读到“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的房子,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张台灯,如此而已”时,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插图,那“
6、极其简单”便一目了然,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中的“高大宫殿”和“极其简单”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周总理生活的简朴便有了更深的理解,油然而生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写了邱少云壮烈牺牲的经过。文中没有写邱少云的心理活动,只写了我的复杂心情,这里就可以提出:想象一下邱少云当时的心理活动,他可能是怎么想的?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表现手法学生在理解、领悟语言内涵后,引导学生在语言内涵与语言形式上加深对语言思想的感悟和语言情感的体会,
7、从而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文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词难句,要想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意境就必须加强阅读。理解《荷花》中“挨挨挤挤”一词时,组织学生上台表演“挨挨挤挤”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时,比较“冒”与“长”,师配以做出向上长不同力度的手势与读出不同的语气,生情不自禁主动地感悟到荷花的旺盛生命力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蝌蚪迎了上去的“迎”和小蝌蚪追了上去的“追”字怎么理解,你能表演一下吗?各表现了小蝌蚪怎样的心情?在《瀑布》一诗中用“好像叠
8、叠的浪涌上岸滩”来写瀑布的声音,这“涌”字与“推”、“冲”的意思相近,如果把“涌”字换上“摊”、“冲”等词好不好,为什么?四、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学生在理解语言内涵,领悟语言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阅读再现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形象,突现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语言美,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父与子”的情感,以及文中的对话,让学生去读,每段对话又以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