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到后现代

从现代到后现代

ID:38087024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从现代到后现代_第1页
从现代到后现代_第2页
从现代到后现代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现代到后现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從現代到後現代李振鋒前言台灣近幾十年來的發展可以說是一部由「傳統到現代」的現代化發展史,現代化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也形成了諸多亂象,這些都與現代化的問題息息相關,當前的社會缺少了現代化應有的理性約制,更缺少了後現代主義應有的容忍與創新,面對這樣的危機教育工作者更應積極的了解「現代」、「與後現代」的真正意義,進一步發揮改造社會的指導功能。現代化理論的內涵現代化理論就是將作為現代西方社會特徵的「現代性」放在理論的核心,所謂「現代性」根據金耀基引述D.Lerner的說法,包括六項主要內涵:工業化、都市化

2、、普遍參與、世俗化、高度結構分殊化、高度普遍的成就取向。而Rust認為現代性指的是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由英國的工業革命、法國的政治革命、特別是啟蒙時代(Enlightenment)科學理性主義所帶來的世俗化影響所開啟。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Descartes,1596-1650)在他的理性主義哲學系統中「我思,故我在」確立了人類的主體性,培根(F.Bacon,1561-1626)則將知識視作一種力量,知識就等同於控制與預測,可以增加人類對於自然的支配力量。培根對知識的理解可視為現代工具理性或技術理性觀

3、念的濫觴,從此不論是認識論或倫理學中,人的主體都被當成是評斷所有真理與社會生活的工具,外在的世界如自然和社會都是可以加以量化和客體化的客觀世界,人不只是這世界的一部份更是能計算征服與轉化世界的獨立主體,世界對人類來說是可以操縱也可以理解的的。而哲學家康德(Imm.Kant,1724-1804)認為人應該依據理性的普遍性原理來進行思考,這些具有普遍性的理性原理應該是獨立於特殊的歷史與文化環境之外,而成為導引社會生活及組織、促進人類生活的客觀性歷史力量。簡言之,在西方近代啟蒙運動影響下的「現代性」,指人

4、類應該在理性的指導下,以自己為主體,建立現代社會中各種價值理念與制度。但是這種強調量化、計算與控制支配之主體性及理性的西方式「現代性」,由於過度強調以人為中心及對世界支配的「工具理性觀」卻也形成了西方現代化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困境,例如人類所依存的自然環境面臨毀滅的危機,及讓人類社會的各層面走向非人性與物化的處境。台灣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的困境韋伯(M.Weber)在分析西方社會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認為它是一個不斷解除迷惑並且理性化的歷程,此一歷程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文化的理性化,造成現代的理性意識結構出現;一

5、是社會的理性化,造成現代化理性意識結構具體的表現於各種社會制度中。台灣近幾十年來現代化的過程事實上是以經濟發展為主體,偏重韋伯所講的「社會的理性化」的發展,也就是西方後期資本主義社會中以目的導向掛帥、講求高度效率與分工的工具理性發展,其中文化理性的發展並未伴隨經濟發展而成形。由於台灣社會理性化的發展並非來自文化理性中經過「目的理性化」的信念,而是來自於經濟的動力,缺少西方文明中較為合理的制度結構也缺少了文化理性的價值規範,也因此價值失序與混亂、生態環境的破壞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問題未台灣社會蒙上了一層陰

6、影。後現代主義的內涵現代主義此一名詞約在1930與1940年代出現,最早主要與藝術(包括歷史與建築)有關,而在社會科學中,後現代主義觀念的發展可分成兩個時期;一是1950、1960年代關於「後工業主義」、「或資訊社會」的討論;二是1980年代中期社會科學家再度興起後現代主義討論的熱潮。後現代主義一詞中的「後」(post)事實上是一種(not)對於現代說「不」,它代表種主動的否定,而想要超越現代及現代理論與文化;更代表了一種新型的「自我理解」,這種自我理解使得現代性本身成為批判反省的對象,後現代主義中

7、的顛覆性與標新立異其影響力已超越藝術與文學領域,而深達哲學、科學、心理學、宗教與教育學的領域。後現代主義的興起有下列的背景:包括外在的時代背景如:資訊社會時代、晚期資本主義、後工業社會等影響,及當代的一些學術背景有關如:結構主義、某些建築風格的爭議、當代實用主義等影響。後現代主義的內涵與定義不同的學者彼此看法並不一致,依後現代主義的精神,後現代主義也不可能有一種能包含全體的「後設敘事」(meta-narrative)存在但仍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論點:一、反對後設敘事(againstmeta-narra

8、tive):Lyotar認為後設敘事使得知識與真理都建基於抽象的理論與原理之上,而非以直接、主觀的人類經驗為基礎,後現代主義相信現代的世界是「去中心化」的,也是經常在改變的,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期故事是由許多不同的敘事方式而寫成,而非透過某些哲學體系所提供的普遍標準。二、反再現主義(anti-representationalism):後現代主義不認為關於知識是可以系統化或是「再現的」,此論點與其反對後設敘事及對於「局部分析」的偏好有關,「知識不是某一獨立實在的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