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83005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在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习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习数学,在辨析中理解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分析宁阳县堽城镇中心小学黄凤杰邮编:271416手机:18254898482案例背景《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儿童
2、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由于在他人帮助下。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茨基将这一差距称之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在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提供帮助可以为儿童搭建“最近发展区”,即所谓“教学造就最近发展区”。教师同时也有责任通过给予恰当的、适宜的支持帮助儿童跨过这个“最近发展区”,使其“最近发展区”标志的潜能变为现实
3、具备的能力,从而最终真正实现教学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案例描述及分析——探究特征环节:1、球体(1)每个学生拿一个球,看一看、摸一摸,说说它长的什么样子。(2)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师概括总结球体的特征。(3)多媒体演示,从球中抽象出其平面图并在黑板上贴出,师生说一说它的名字。(4)举生活实例。2、圆柱体(1)每个学生拿一个圆柱体形状的实物,看一看、摸一摸,说说它长的什么样子?(2)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师概括总结圆柱体的特征。(3)多媒体演示,从圆柱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其平面图并在黑板上贴出,师生说一说它的名字。(4)请学生闭
4、上眼,想象圆柱体的样子。(5)举生活实例。3、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同圆柱体的认识【分析:很多教师的教学中,往往引领学生按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顺序来认识各物体的形状,教材也是如此编排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球是儿童生活中玩的最多的立体图形,它的特征也最为明显。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也是球体。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难以掌握,且容易混淆。因此,按照“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顺序来
5、认识各物体的形状,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而抽象出立体图形之后学生说名称的活动,则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到此为止,学生已经知道了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基本特点,但之后不久就容易混淆。之后的三次辨析活动,则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实现了数学的再发展。】4、形体辨析,加深认识:(1)、猜测:谁会滚动?为什么?小组活动,进行验证。集体交流,同时师生同步活动(图一):——先将球、圆柱体进行滚动,再将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滚动球:能滚动圆柱体:能滚动长方体:不能滚动正方体:不能滚动【分析:通过对各形状的物体滚一滚、玩一玩,得出“球与圆柱体能滚
6、动,长方体与正方体不能滚动”这一结论,这就将4种立体图形分为了两类。但每一类中的两种图形又存在着差异,容易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盲点。因此,接下来的两次辨析活动显得非常必要。】(2)、小组活动,玩一玩球形与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探究它们的不同。集体交流:球与圆柱体有什么不同?(同时,师生同步活动——见图二)——先把球向不同方向进行滚动,再将圆柱体分别平着、竖着进行滚动球:往哪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体:能滚动不能滚动图二球怎样放都能滚动,但圆柱体平着放能滚动,竖着不能滚动。【分析:通过对形状是球体、圆柱体的物体进行不同形式的滚动,使学生
7、体验到“球体怎样放都能滚动,而圆柱体平着放能滚动,竖着不能滚动”。】(3)、小组合作,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放置方式,看能发现什么。集体交流的同时,师在讲桌上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放置方式,(见图三)帮学生理解:变换放置方式,长方体的高会变化;无论怎样放,正方体的高不会变化。长方体的高会发生变化:高高高正方体的高不会发生变化:高高高图三【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在于——长方体上有长方形,正方体上全部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高因放置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正方体的高则无论怎样放置都不会变化。而学生还未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因此,这点不同
8、学生不适宜去探究认识。而学生虽未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高,但在生活中他们对“高度”一词已有了一定的认知。通过摆放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高的不同,就能达到区分两种形体的目的。在三次对比活动中,各立体图形的差异得以暴露出来,学生的认识得以向更深层次发展。】综上,三次辨析活动,实现了由“感知图形特征”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