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75905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EAP不应只是时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EAP不应只是时尚作者:JACK发表:2010-11-22按照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说法,现在的后工业时代的经济社会,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以人力资源为核心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百年老店”的西方跨国企业,在面对自己的员工时,也不再会像工业革命时期一样板起一副唯利至上的铜臭嘴脸,将员工的价值榨取到最大程度;而是摆出了更为和善的态度,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企业的目光不再仅仅停留在员工的绩效之上,员工的身心健康、职业成长,乃至家庭和睦、直系亲属的一应身心问题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此是为从上世
2、纪中期从美国兴起的EAP(员工帮助计划)。这并非资本家的良心发现,亦非企业摒弃了逐利的本质,而是成熟的企业通过新历史阶段的经验积累,对“人力资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了正确的理解和诠释,为企业员工创造条件,保持健康、幸福、积极的身心状态。幸福感,是员工绩效的一笔物有所值的保险,也便成为了生产力。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宏观上讲,或赢取到了新时代里的时间和机会。然而,急剧变革的经济体制、价值体系、信条规范,随之而来财富的分配、流动、膨胀或萎缩,中国职场中的人们并没有对这些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做好充足的准备。职场竞争的残酷
3、、追求成就的刺激,使得现代职场人心理调节和时间管理上出现了明显的畸化:焦虑、急躁、精力难以集中,时时背负强大的压力,放弃个人生活,加班成为常态,且基本上不再拥有自我调整的时间。因此,我们能了解到的相当数量的职场人现状是没有信仰、价值真空,乃至于“麻木不仁”,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一方面来讲是为这个转型期社会做出的牺牲,另一方面讲也是现在的中国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盈利之外应担负的责任。当中国的职业人遇到了上世纪西方人遇到的职场压力和心理问题,EAP,这个济世的良药,能否解决中国职场的问题呢?EAP,是奢侈品还是必备品?
4、中国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处于原始资本的积累阶段,加之转型期社会的各类法律法规、监管措施的不健全,相比起短期的获利,其他的问题,譬如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都不值得一提,更不要说是员工的心理健康。EAP,在中国的发展至少落后西方四十年,即便现今,也谈不上是真正的发展。制约到EAP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出于成本方面的考量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其实,放任企业职工的焦虑等不健康心态不管,不见得就是节约成本的做法。 职工的心理问题、家庭问题看似只是个人问题,却往往可以将原因追溯至工作:工作压力大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工作繁忙导致亲人
5、关系疏远等等。而且,个人的心理问题不加控制,很快便会通过会集体生活时间的抱怨、冲突等扩散,影响到组织中的其他人,消极、怠工的态度充斥在组织内部,使得工作效率下降,组织士气低落,集体荣誉感、企业认同感削弱,最终导致旷工率、离职率上升。而且长期的心理问题还有可能给职工带来高血压、高血脂、胃病等慢性疾病,使得职工为企业工作、“为集体奉献”的实际时间大大缩短。仅从人力资源角度考量,重新招聘、培训职工的成本原本是可以避免的,——这正是由于对职工心理问题的不作为而导致的成本上升。而对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等软性实力的伤害更是难以估
6、量的。EAP的实施模式大致有:内部式,企业雇佣专员或团队负责EAP;外部式,以签署协议方式外包专业EAP公司服务;内外部结合式,内部专员处理日常事宜,如有阶段性大项目则外包专业公司处理;联合式,几个有相似特征又有共同需求的公司联合设置EAP服务单位,为联合中的企业成员提供服务。各种EAP方式成本上有较大差异,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EAP之路。EAP,是屠龙之术还是灵丹妙药?大多数中国企业对员工心理问题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用两点来概括:漠视,忽视。漠视便是指虽然可以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员工的思想
7、问题,但是认为这与公司业务、业绩之间没有关联,而放任不管;忽视则是指对发现的员工心理问题讳莫如深,生怕声张出去有损公司形象。中国企业由于其历史底蕴的缺乏,往往缺少一种长远的眼光。实用哲学和物质情节的泛滥使得他们做出的种种选择和判断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EAP,这个标准的舶来货,要想获得中国企业的认可,就必须体现出自己的实效。一个完整的EAP项目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实施过程:首先是了解企业需求,对项目进行定制和规划。一般来讲,中国企业往往是在发现或发生了严重的问题的时候,才会找到EAP,但是想从EAP这里获取什么,企业自己也
8、并不太清楚。长期的EAP项目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心理疏导,工作环境改善,管理者及职工的培训。然后是企业内部的调研。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EAP项目的成败,能获取或者毁掉企业职工对于EAP项目的信任全系于此。调研可以采取电话、问卷等方式,最好能将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进行分隔。保密措施也是这一环节的要素。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现状之后,接下来的便是EA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