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综特辑

高中文综特辑

ID:38066717

大小:9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高中文综特辑_第1页
高中文综特辑_第2页
高中文综特辑_第3页
高中文综特辑_第4页
高中文综特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文综特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端午特辑1.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A.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B.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C.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D.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2.我国有三条或三条以上铁路干线通过的城市有()A.郑州、西安 B.兰州、西宁C.北京、成都  D.上海、天津3.桂林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A.桂林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B.桂林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C.桂林的田园、方舟、村社,与山水融为一体,构成天人合一的胜境D.桂林的农业发展较快,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下图是“

2、某市1990~2000年不同方向人口密度分布曲线”图,据图回答4.1990~2000年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人口向市中心集中B.人口向郊区发展C.这种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小城市D.这种人口分布变化在发达国家不明显5.引起该市人口变化的原因是()A.城市环境改善B.交通条件改善C.工业化速度加快D.郊区工业发展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下图(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6.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A.①

3、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7.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下图为美国主要农业带(区)分布图及某区农业活动流程图。8.近年来,F地的蔬菜外销量逐年增大,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的变化B.国家政策的调整C.蔬菜种植面积扩大D.网络通信应用和交通发展9.图中蔬菜输送没有利用海洋运输,主要是考虑()A.运量B.运价C.时效性D.连续性2007年1月1日,采用氟利昂

4、作制冷剂、发泡剂的冰箱在我国禁止生产和销售。这一“禁氟令”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提前3年履行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据此回答10.使用含氟冰箱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B.释放二氧化硫气体,产生酸雨C.破坏臭氧层,产生臭氧层空洞D.产生噪音污染,损害人体神经系统11.“禁氟令”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强制性原则12.下列有关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小农为经营主体B.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C.基本做到自给

5、自足D.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13.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14.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15.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

6、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16.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1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D.鸦片战争

7、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18.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轮船招商局④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20.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

8、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1.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