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

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

ID:38049364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_第1页
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_第2页
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_第3页
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原文出处】江苏社会科学【原刊地名】南京【原刊期号】199503【原刊页号】114-117【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199507【作者】萧庆元    陶渊明是古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名人,他的个性范式和审美趣味曾给予后人深刻的启示和持久的影响。这已由其后的诗人、诗评家们对他和他的诗的赞誉推崇作出证明。然而,历代论陶者是否透彻解读了诗人和诗人的作品呢?检视他们的议论,我们很难得出完全肯定的答案。    历代论陶者,或视其为隐逸避世之士,赞赏其“不为五斗米

2、折腰”的气节,或视其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神往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平和。但隐逸之士自伯夷叔齐以下,史不绝书;田园诗人继陶之后,又有王维、孟浩然、储光义、范成大诸名家。身列其中,陶渊明的独特之处何在?他贡献于民族传统的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清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深渊朴茂不可到处”[(1)],鲁迅也说陶渊明“不易学”,“实在不易模仿”[(2)],这“不可到处”与“不易学”处又所指为何?回答了这些问题,也许有助于我们把对陶渊明的解读引向更深的层次。    笔者认为,陶渊明的伟大与独特之处,乃在于他

3、的“农本”思想及其躬耕陇亩的人生实践。可以说,正是这一点使得陶渊明有别于古代一切失意的士大夫文人,使他成为封建时代唯一真正有资格称得上“乡村诗人”的作家。      一、抗世悖俗的“农本”思想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代统治者无不重农抑商。但这仅是执政者借以立国安邦、保其祚基的功利性手段。在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念中,却始终存在着对农业和农民的鄙视。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尚批评欲学稼穑的樊迟,视之为“小人哉”。到了门阀制度严重的魏晋时代,贵族士大夫对于农耕的歧视也达到了极点。《南史·到溉传》中有具体的事例:因到溉

4、先祖曾担粪肥田以自给,他人骂他“尚有余臭”。即使是阮籍、嵇康等人,也只是遁迹泉林,借酒佯狂,其实俱有官家俸禄,并无衣食之虞。就连与陶渊明同时代且与陶有过交往的几位隐者,如刘遗民、周续元等,平日也只是出入于庐山寺社,以“方外之士”自居,不曾有躬耕陇亩的经历。背负这种文化传统,身处如此社会环境,陶渊明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农耕”之事的呢?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把其《劝农》一诗照录于此: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智巧既萌,资待靡因。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哲人伊何?时为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殖。舜既

5、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气节易迈,和泽难久。冀缺携俪,沮溺结耦。相彼贤达,犹勤垄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对于这首诗,不少评家皆较重视。清人张谦宜指出:“《劝农》词淡而意浓,此是最难学处。全集俱以是求之,乃见其高绝。”[(3)]张潮

6、、卓尔堪和张师孔同评此诗,认为“人能领略此诗,即受先生教养;更可作农铭”。[(4)]。笔者认为,这首诗在陶集中的确居于重要地位,当与《桃花源诗并记》、《归园田居》等篇章一样,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该诗集中反映了陶渊明的“农本”思想。    首先,他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朴素地认识到农耕稼穑乃是一切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前提。“赡之伊何,实曰播殖”,“远若周典,八政始食”。这是对社会历史直观的不乏理性精神的正确认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它说明陶渊明能透过五光十色、复杂纷纭的历史表象,给予农耕行为以最彻底的一元论的肯定。难

7、能可贵的是,他并非坐而论道,而是躬自实践,并在实践中对这一认识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即使其中饱含艰辛,他仍然坚信不疑。《庚戌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中再次申述了这一基本观点:“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移居》一诗亦云:“衣食当须记,力耕非吾欺”。由此可以说,“农本”意识是陶渊明归田为农的思想基础,“归去来兮”与其说是陶渊明官场失意后无可奈何的选择,毋宁说是自觉实践其尊农、劝农思想的必然的自觉的人生选择。    其次,陶渊明敢于大胆否定以农为耻、不劳而食的传统观念,对农民身份及其职业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

8、。在《劝农》诗中,他把“桑妇宵兴,农夫野宿”与“纷纷士女,趋时竞逐”进行比较,其中寄托着他对辛勤耕织的农民阶级的尊敬与对追名逐利的士大夫阶级的鄙夷。他在诗中还反复写道:“矧兹众庶,曳裾拱手”,“顾尔俦列,能不怀愧”,“智巧既萌,资待靡因”,这无疑是对魏晋以来“耻涉桑农”世风的影射和批判。不仅如此,他对传统儒家鄙视农耕的做法也表示了怀疑。“孔耽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