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

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

ID:45957251

大小:7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_第1页
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_第2页
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_第3页
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_第4页
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摘要: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审美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意象的写意之美、意象的混融之美与自我形象的显豁之美。这三种审美体性的形成各有其具体原因。概要而言,则主要源于陶渊明的诗歌观念、精神个性以及前陶之时的诗歌传统关键词:陶渊明;诗歌意象;写意之美;浑融之美;显豁之美陶渊明一生,存诗不多,只有一百二十余首,但在晋宋之际的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却成为一道独特而且耀眼的审美风景。陶诗之美,不仅表现在高洁的个性与旷达的情怀上,不仅表现在平淡而又隽永的艺术风格上,也不仅表现在“质而自然”的语言特色上,它同时也表现在陶诗的

2、审美意象上。本文所要梳理、探讨的就是陶诗意象的审美体性一、陶诗意象的写意之美工笔与写意原是绘画术语。按照北宋韩拙的概括,写意是指“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工笔是指用笔“有巧密而精细者”。作为绘事笔法,写意与工笔的趣舍明显不同。前者重神韵,后者求形似。“诗画本一律”,如果把这样的绘画术语移用到诗歌评论上来,那么陶诗之中的景致风物描写,无疑具有略貌取神的写意之美陶诗意象的写意之美几乎俯拾即是。摘要引例,四言诗之中,《停云》诗的“飞鸟”意象、“园树”意象,《时运》篇的“新苗”意象,“花木”意象,均堪圈点“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翩闲止,好声相和。”“

3、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亲好,以招余情。”“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五言诗之中,写春景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写夏景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写秋景,“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写冬景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写村落,'‘暧暖远人利,依依墟里烟。”写涧水“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写山晚,“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秋月,“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写行役风波,“崩浪聒天响,长风无

4、息时。”写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上述意象的描写,显然不是“极貌以写物”,不是精雕细刻,而是大处着眼,抓住特点,取其风神,是典型的写意笔法有关陶诗的写意之美,学界早已论定,我们在此也无需做过多的发挥。这里拟以申说的是陶诗意象写意之美的形成原因。我们认为陶诗意象写意之美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它与陶渊明的文学观念直接相关。陶渊明在《感士不遇赋》中说:“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在《饮酒》组诗的序言中,又讲:“既醉之后,颇题数句自娱。”在《五柳先生传》中,夫子自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可见,

5、在陶渊明看来,诗文的写作,并不求其外在的功能与作用,它只是一种宣达情志,自我娱乐的活动而已。受到这种重在自我抒发的文学观念的驱动,陶渊明之于物候景致,自然更注重的是以我为主的“感物”,而不是以物为主的“察物”,体物之时,更注重的是“物感”而非“物态”。从以我为主的“感物”、"物感”出发的景物描写,也就必然趋于物象风神与主观情志的自然契合,这是陶诗意象写意之美得以形成的首要原因其次,它与陶渊明的精神个性也有密切的关联。陶渊明之为人,并非琐细破碎、斤斤节节之士。于人生,他关注生死,讲究的是委运任化,'‘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于立身,他思考的

6、是质性节操,践履的是适性任情与固穷不滥。于读书,他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取向,并非贬义,指的是求取大意,把握文章或著作的基本精神。这样一种“大处着眼”的精神个性,拓展到观物、体物上来,也必然趋向于不滞于物的写意描写此外,前陶之时,虽然''赋体文学”已经''体物而浏亮”,但诗歌之中,从《诗经》到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再到正始、太康时期阮籍、左思等人的诗作,都没有把自然风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所以诗作之中,笔涉风物,也往往是写意呈象而已。这样的传统对陶渊明的影响无疑是明显的二、陶诗意象的浑融之美诗歌的内容要素不外乎景、

7、情、事、理。这里所说的浑融之美主要是指景与情、事、理之间彼此引发,交融渗透、相得益彰、混沦为一的审美风貌如果对陶诗的意象加以分类,那么,诗人自我意象之外,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意象,一类是比兴意象,一类是人文意象。自然意象是指诗人即目“直寻”的山水田园、风花雪月等自然实有之景。比兴意象是指经过了诗人''审美过滤”的别有寄寓的物象。人文意象简言之就是那些经过了诗人审美选择的有来历、有出处,体现了特定的价值内涵与观念内涵的物象自然意象方面,与事、理、情浑融一体的代表性作品是《饮酒》其五。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8、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以议论开篇,先讲自己心远尘俗,故能精神超越,这是理。接下来写事,写自己采菊东篱,南山偶望。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