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42944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良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作者:徐明明,蔺绪英单位:713800陕西三原县妇幼保健院【关键词】改良B-Lynch缝合术产后出血资料与方法2003年2月~2008年6月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3例,全部系剖宫产术中,患者年龄26~40岁,孕周36~42周。初产妇6例,经产妇7例。剖宫产指征为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臀位、头位难产、巨大儿、前置胎盘等。剖宫产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胎盘娩出后大出血,出血量800~2000ml,继而子宫软、不收缩,所有患者均用缩宫素宫体及静脉注射;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应用,出血部位“8”字缝
2、合,热盐水纱布热敷,子宫动脉结扎术等处理。子宫仍不收缩,采用改良缝合法。手术方法:采取下腹部耻骨上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探查宫腔并清理宫腔。从腹腔搬出子宫体,再次检查出血情况。先用两手纵向挤压子宫,观察出血情况,即挤压试验、判断此方法缝合的潜在成功性。若挤压后出血减少,则行改良B-Lynch缝合法。用带针1号可吸收线于子宫下段切口右侧向内3cm,切缘下方2cm处进针(外留线10cm),依次穿透子宫下段肌层和蜕膜层,经宫腔从对应的切口上缘2cm处出针,出针后缝线在子宫前壁右侧的子宫体中部由下向上垂直褥式缝合1针,深达肌层,不穿透蜕膜层。出针后缝线拉向子宫底部,在距右侧宫
3、角3~4cm处绕过宫底部达子宫后壁,于子宫后壁右侧,子宫体中部与前壁缝合相对应部位由上向下褥式缝合1针,不穿透蜕膜层。出针后缝线继续向下至右侧相当于右侧子宫骶韧带上方水平,自右向左,由外向内斜行进针至宫腔,再在左侧子宫骶韧带上方水平对应出针。继续子宫左半部的缝合,缝合方法如子宫右半部,但缝合方向相反。缝线最后在子宫切口左侧内3cm,切缘下方2cm处出针。将左侧缝线与右侧留线准备打结,由助手双手纵向挤压子宫后再打结。用可吸收线将子宫切口自右向左连续褥式缝合一道,观察子宫由灰暗转红润15~30分钟,无出血或出血基本停止,生命体征平稳,方可常规关腹。阴道出血计算方法:面积法和容积
4、法结合[1],容积法以实际测得出血的毫升数为准,面积法按1cm2=1ml的方法计算,面积法和容积法两者结合为实际阴道出血量。结果13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改良B-Lynch缝合治疗后均有效,无1例因循环不良或出血再次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切口Ⅱ/甲愈合,顺利出院。出血量800~2000ml,输血13例,输血量400~1600ml。出血量的多少与行该手术的时机成正比。13例随访月经恢复时间为4~11个月,已有3例再孕,产后42天复诊子宫均恢复正常。讨论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改进:①将2号肠线改为1号可吸收线,线质更好,在韧性,结扎打结可靠;②缝线仅在浆膜层,肌内穿行,不穿透子宫蜕
5、膜,减少缝线对宫腔的刺激,降低了产褥感染[2]。当缝线绕行宫底过程中,分别在子宫前后壁垂直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1针,将缝线固定于子宫以防止缝线滑脱,引起其他器官套叠、梗阻。子宫左右两侧各用1根缝线,从子宫前壁切口下方2cm进针,经宫腔从切口上方2cm出针,然后经宫底绕到子宫后壁子宫下段相当于切口下方3cm处,由子宫后壁到前壁贯穿缝合,左侧同法处理,两根缝线水平交叉打结,阻断了子宫动脉的上行支的血流,减少了子宫血液供应,使子宫出血减少,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剖宫产术中若遇到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时,应当机立断实施该术。此法,应用越早,止血效果越好,我们经验是子宫出血达
6、800ml即可实施,可避免失血性休克、输血、DIC等不良结局的发生,此法止血经济实惠且无并发症。【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5. 2侯保萍,吕芸.B-Lynch外科缝线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体会.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0):63-64.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