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三)菱形》导学案

证明(三)菱形》导学案

ID:38040953

大小:7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25

证明(三)菱形》导学案_第1页
证明(三)菱形》导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证明(三)菱形》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备:迟文先校审:孙万吉签审:王永杰使用时间:2012年4月6日《§8.4证明(三)菱形》导学案【学习目标】1、汇总并记住菱形的性质及判定;2、了解菱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和来龙去脉;3、B级目标:会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与菱形有关计算、证明问题,A级目标:会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比较复杂的与菱形有关计算、证明问题;4、掌握数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会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比较复杂的与菱形有关计算、证明问题;难点:掌握数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自主整理汇总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且自己探究证明的过程,通过对例题

2、的自主探究归纳,学会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与菱形有关计算、证明问题;【知识链接】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什么是菱形:。二、知识汇总:菱形有哪些性质和判定?比比谁想到的多?可运用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性质判定边角//对角线对称性面积其他三、自主探究:你知道菱形性质和判定是怎样证明的来的吗?你能用2-3句话将过程说明白吗?试试看,准备好交流一下。四、例题探究例1:课本p85菱形ABCD的边长是13cm,对角线BD长10cm,请你计算(1)对角线AC的长(2)菱形ABCD的面积练习一:1、菱形周长是40cm,一条对角线长12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c

3、m,菱形面积是,一边上的高是。2、菱形周长是40cm,一条对角线长10cm,则其相邻两个内角度数分别是。例2:课本p86。已知: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EF对折,使点A与点C重合,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练习二:2、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别是四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拓展延伸:新课堂p86拓展与延伸3【归纳小结】1.知识2.收获3.疑惑【当堂测评】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2.依次连接矩形四

4、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与点E、F,则四边形AFCE是()A菱形B矩形C正方形D邻边不等的平行四边形4.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BD长是()A10B5C5√3D15【学习反思】编号:sx-11-03-001学生姓名:页码:主备:迟文先校审:孙万吉签审:王永杰使用时间:2012年4月6日《§8.4证明(三)正方形》导学案【学习目标】1、汇总并记住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2、了解正方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和来龙去脉;3、B级目标: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与正

5、方形有关计算、证明问题,A级目标: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比较复杂的与正方形有关计算、证明问题;4、掌握数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比较复杂的与正方形有关计算、证明问题;难点:掌握数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自主整理汇总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且自己探究证明的过程,通过对例题的自主探究归纳,学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与正方形有关计算、证明问题;【知识链接】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什么是正方形:。二、知识汇总:正方形有哪些性质和判定?比比谁想到的多?可运用分类的

6、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性质判定边角//对角线对称性面积其他三、自主探究:你知道正方形性质和判定是怎样证明的来的吗?你能用2-3句话将过程说明白吗?试试看,准备好交流一下。四、例题探究例1:点E,F,G,H是正方形ABCD的边上的点。且AE=BF=CG=DH,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练习一: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BD上的点,△AC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D=2∠EA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拓展延伸:新课堂p90拓展与延伸3【归纳小结】1.知识2.收获3

7、.疑惑【当堂测评】1.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则它的对角线长是()3.正方形具有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学习反思】编号:sx-11-03-001学生姓名:页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