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赤壁赋

浅析赤壁赋

ID:38031847

大小:17.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浅析赤壁赋_第1页
 浅析赤壁赋_第2页
 浅析赤壁赋_第3页
资源描述:

《 浅析赤壁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赤壁赋前言赤壁赋应该是我高中最喜欢的一首诗歌。里面的句子久久不能忘怀,以致于在接到这个题目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这首诗。怎么会有这么顺口的一首诗,可以让人读了如此的回味无穷,难以忘怀,所以,本文借此在重读一遍赤壁赋,温故而知新,希望可以感悟到更多的东西。一、赤壁赋类型《赤壁赋》是采用赋的体裁来写的游记。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宏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二、本诗的特有文赋首先,此赋放句措辞相当随意。自

2、从汉代制创“赋”这一形式体裁以来,其间就先后有古赋、俳赋、律赋,然而这些赋都要求体物铺陈,讲文究采,句式整齐,一成不变。而在苏轼的笔下,他把此赋写得变化多端,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长短句共用。在此赋各段中,有四言式、五言式、六言式、七言式等各种句式,读起来让人觉得奇妙至绝,让读者感受到文章富有伸缩之势。其次,此赋押韵比较自由。历代的赋押韵都比较固定,死死的,而且每一句都要求押。在此赋中,有的押韵,但不单一,讲求“变化美”;有的不押,但很稀少,亦求“变化美”。譬如:首段中句末押an韵,而到第二段中又转押ang、u韵。在第三段中,有几句没押,但作者真正求的

3、是“新”,而非停滞于“死”。其他段亦是如此。在这里,作者是有意打破历代赋声律的限制,从而起到新奇独到之效果。“让思想冲破牢笼”这句歌词,正是创新的最好诠释。苏轼的这篇赋,写得奇,写得新,写得好!让人读后深受启发,获益匪浅三、经典句式欣赏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式是“泛舟”,时间是“七月既望”,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人物是“苏子与客”,于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当时苏轼自己的

4、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却还遭到小人诬陷,被贬黄州。这样失意的他,泛舟于赤壁之下。你以为他会看到波涛汹涌而遮住了月亮的光华吗?如果你那样想,你就错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多么大气的景象啊!只有这么大气的人才写得出来。他的确是个大气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我对他最真实的评价。真的,我觉得我做不到他那样。超出世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作彩云飘去。只有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他孤独吗?也许不,有江上清

5、风和山间明月与他作伴。但我觉得他孤独,孤独如幼童的灵魂。我该怎样才能与这灵魂接近?逝者如斯,我希望你来世仍作这么旷达的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2.客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段客人的回答也是经典之作,客人认为他和苏轼既不在中央朝廷,又不在地方官署,谈不到政治上有何作为,事业上有何建树,只不过在江岸水洲,过着渔父樵夫的生活,鱼虾是伴侣,麋鹿当友人,划着小船,举杯相劝,那微不足道的生命,简直短促得像永恒天地里仅能活几个小时的蜉蝣,渺小得像茫茫大海里一颗丝毫

6、也不显眼的米粒。这样就连同曹操都不能相比了。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进而希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即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但是,“知可乎骤得”,那本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因而忧伤愁苦,并把这忧伤愁苦通过冷清秋风里的箫声传达出来,“托遗响于悲风”,点出了“悲”字。而且客人还曾表示“羡长江之无穷”,又希望“抱明月而长终”,所以苏轼还是拾取眼前景物,从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里的月亮说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这一句仿佛京剧行腔中的“导板”,将引出一节精彩的唱段,而

7、那种疑问式的语调则又表明客其实不能从江水、月亮得出关于短暂与永恒这一哲学范畴的正确认识。关于江水,苏轼认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某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个江水,则始终长流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一、总结通篇采用主客问答,以清风明月在结构上穿针引线,情绪变化曲折多端,深刻展示了苏东坡内心的痛苦、矛盾、斗争,最终在老庄思想的朴素辩正法中得到解脱。读东坡的诗文,也应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是说“不但见得到”,而且“能说得出”苏文的“过人之处”就“文气”而言,苏东坡此文有一种飘乎羽化的“仙气”。有人说

8、,柳宗元山水游记像潺潺清泉,反映大自然细腻的美,欧阳修山水游记如镜湖微澜,陶醉于大自然闲适的美,那么,苏轼之文就是浩淼的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