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28410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11.《晏子使楚》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晏子使楚》导学案科目:语文班级:五一设计者:王军丽课题11.晏子使楚教学时间总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会写生字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引入教学: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2.集体解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二、出示学习
2、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同上)三、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任务: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安居乐业。②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2.学情检测:①识读字词,理解词义:(课件出示)②联系课文内容填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四、自主学习二:(细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1.出示学习任务:细读课文,了解晏子三个
3、回合的斗智经过,完成下列填空:第一次是楚王为了侮辱晏子,想让他(),而晏子却说:(),晏子的话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楚王为了侮辱晏子说:(),意思是(),晏子反唇相讥说:(),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着笑;第三次是楚王在招待晏子时押了个犯人说:(),意思是:()晏子却说:(),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2.引导交流,完成以上填空。五、达标检测1.组词。赔()敝()撒()淮()尊()既()陪()敞()撤()准()遵()即()2.
4、用文中的三句话解释下面的词语。举袖成云()挥汗成雨()摩肩接踵()3.选词填空。尊严尊敬尊称1.村委会隔壁住着一位和善的老人,因为他以前在中学教过书,邻居们都()他为李老师。2.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我们必须查办这些贪污分子。3.()长辈和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题11.晏子使楚教学时间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音。2.初步理解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3.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体会
5、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导学流程一、温故知新:《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自主学习一1.速读课文,思考:(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2)楚王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划出描写晏子和楚王表情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交流反馈:三、合作探究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是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斗智,
6、楚王抓住了晏子()的特点,要晏子从狗洞里进去。晏子的一席话,不得不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开了城门,读读晏子说的话,他的话妙在哪里? 提示一:晏子的话妙在: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那他就钻(),楚王要是说自己的国家不是(),那就应该(),所以打开了城门让晏子进去。一词说明楚王真是无可奈何。 提示二:晏子的话很好的使用了一个逻辑推理: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访问的是()国,不是()国,楚王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国,所以他一定会()。 2.读课文第四自然界段,思考: (1)楚王
7、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是怎么回击楚王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3)划出描写晏子和楚王表情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次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的话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是为了说明橘之所以变为枳是因为:(),齐国的人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是因为:(),讽刺了楚国()。 4.课文写了楚王三次“笑”,请在课文中划出来,认真读读上下文,
8、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提升: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教后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使节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自己和齐国尊严的事。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仅仅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是不够的,还需要融进文本、内化文本,体会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