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21784
大小:15.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0
《高考作文:2017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奖孝金”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2017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奖孝金”范文长沙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优秀作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长沙市2017届高三联考)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据媒体报道,自从“奖孝金”制度推出后,许多子女前来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有的子女以前一个星期来一次,现在变为两三天来一次,以前两三天来一次,现在几乎天天过
2、来探视。然而,在一家门户网站所做的调查中,近半数网友认为护理院没有必要设立“奖孝金”制度。面对护理院此举,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优秀作文】以“金”驱使慰寂寥(58分)若本应视为清莲的亲情染上铜臭,怎能使其一尘不染如初?若徒为金钱推崇孝道,怎能真正慰寂寥?在这人心不古的年代,“敢为人先”被换成了“敢为金先”。“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不假,连探视父母,也要在“金”的驱动下才肯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等佳话全被抛之脑后,这奖孝金哪里是在奖励孝?分明是在助纣为虐,
3、助长了这股为金钱驱使的嚣张气焰!为金驱使的情感,是不纯的,亲情当是一个人心中最珍视的情感,父母哺育我们成人,实属不易,应当让他们老有所依,而命运是,被送进疗养院不说,就连来探望的次数也是寥寥可数,如此何来慰寂寥?对待最应珍视的情感,只凭金钱如何真实?巴尔扎克有言:“金钱填补不了任何情感的空虚和人格的缺陷。”与山巨源绝交的嵇康,宁死也不愿谄事佞幸,以求得微薄的俸禄;居里夫人将镭馈赠给了全世界,自己却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心中挚爱,是自由,是物理,而非金钱,如此才能慰寂寥,用最珍贵之物填补内心的寂寥。若俯仰一世,只单为一“金”字,又有何益
4、处?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断奔跑,只在乎远方的风雨兼程与专注于脚下的跑道,忘记了呵护至深的父母,丢弃了他人对你的好,只是为金驱动着,奔跑着,金矿在哪儿我就去哪儿,直到有一天,发现以为永远也不会沾上尘埃的亲情也得靠金钱得以记挂与维系,会不会有“满面霜,泪千行”的嗟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情,而非“身外之物”。长此以往,为“金”奔驰的人,也不过是一具躯壳罢了,只会僵硬的呼吸与机械麻木地抬髋腿蹬地罢了。亲情,又有什么重要呢?为了钱,天天去看看就行了,至于心中是否还残存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而去的,又有什么重要呢?除了钱,又有什么重要
5、呢?还要说,“奖孝金”,是在错误的时间,给予错误的人,一个错误的机会。若只是为钱而来,那与不来,又有何区别呢?毫无真情实感,不必慰寂寥,也无法慰寂寥。以“金”驱使慰寂寥?做梦!【点评】本文以两个包含“若……,怎能……?”语词的假设反问句式发端,紧扣材料内涵发出质疑之声:“徒为金钱推崇孝道,怎能真正慰寂寥?”,开篇不凡,发人深省。接而笔锋直指“奖孝金”的本质是“助长为金钱驱使的嚣张气焰”,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主体论证部分,作者分别阐明因金钱而驱使的情感的“不纯”及危害,提出用“最珍贵之物”对待“最应珍视”的亲情,最后,用犀利的反语再次
6、抨击忽视亲情、为“金”驱使慰亲人“寂寥”之心的探视行为,一针见血地指出欲以“金”驱使慰寂寥是护理院在“做梦”,完全否定了“奖孝金”制度。全文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较为严谨,语言犀利、流畅,有自己的风格;“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典故运用自如,体现了较好的语文素养。不足之处是,例证“嵇康绝交”和“居里夫人无偿捐献镭的发现”用于论证“如何对待最应珍视的情感”稍显牵强,也和“尽孝”的话题不协调。【点评:黄金萍】“物质化”的悲哀(57分)“奖孝金”的出现、“微博打赏的兴起、朋友圈中“给红包看照片”的流行,这些不仅让我们感叹日常生活的“物质化
7、”。诚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化”不可避免,但当我们切身体会到“万事朝‘钱’看”的尴尬时,“物质化”的悲哀也扰动我们日益空虚的心灵。护理院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老人多拥有一些亲人的陪伴,这种激励制度在短期内十分有效可行。但从长远角度看,实在是不可取。不知他们是否有想过,那些孤独而敏感的老人得知一切后,会是怎样的伤心?不知他们是否有想过,那些真正关心体贴的儿女被“表扬”后,会陷入怎样一种“道德陷阱”?真正的孝道,如何用金钱来衡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孝”文化,难道也要被“物质化”,被当作商品来贩卖吗?答案显而易见。“物质化”
8、无过,犯错的是人心的“物质化”。前段时间争论很大的“扶不扶”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大体现。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害怕被敲诈,不扶,于心里也过意不去。可这本不过是有一次意外,竟让全社会的心都动摇!大家都害怕被索赔,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